在瑞士逛街时很难错过巧克力老店,即使店面太小被你的视线忽视,弥漫的巧克力香气也会牵引你的嗅觉,拖住你的脚步。
尤其是那些带有沙龙的巧克力老店,煮热巧克力的香味似乎能穿透坚硬厚实的老砖墙。你会跟着人流,身不由己就往里走。
与我同行的三个朋友有些慌张。她们怀疑自己的腰围在悄悄增长。其实她们开始总是意志很坚定:每次,当我在这样的店里坐下,欢欢喜喜对服务生说“来杯热巧克力”时,L总是冷静清楚地要一瓶有气矿泉水,S四处拍照转移注意力,M迟迟不进来,在门口跟人聊天……但最后怎样?还不是人手一杯热巧克力、“把杯话桑麻”的大团圆结局。
所以我跟她们说:挣扎是没有用的,排斥是没有用的,思想斗争更是没有用的。喝下这杯巧克力也许会懊恼一阵子,但错过这杯,没准会后悔一辈子——
你对你的好奇心怎么交待?过分克制会不会造成内伤、因为你觉得对自己太刻薄?减肥什么时候不好减啊,来回机票八千多耶,来这里难道就为了减肥?&^*>/~@\#
人总能为自己想做的事找一大堆理由。不过,让一帮中青年妇女不顾减肥禁忌一杯又一杯大喝巧克力,最核心的理由还是巧克力本身:在瑞士,巧克力老店自制的热巧克力,就像中国那些好粤菜馆的老火汤,虽走基层路线,却是店家的招牌;而且,每家各有秘方,风味都不一样。
例如经典热巧克力,通常都是突出可可的香醇纯正,但不同老店的出品至少会在两个方面彰显自身特色:一是可可豆的选择,不同产地和年份的可可豆、不同的拼配方式,带来千变万化的味道差异;二是不同的制作工艺和配料,造成口感的明显不同……
而巧克力师傅们发挥聪明才智,加入不同其它材料研制的花式热巧克力,就更是花样迭出了!香草、水果、鲜花、果仁、甜酒,这是比较传统的“花式”来源;至于现今流行的新花式,则多是东方香料的天下:番红花、八角、肉桂、姜、小茴香、辣椒……以及红茶。
这类加入千奇百怪香料的巧克力热饮,似乎是为着“颠覆”二字而诞生,一方面给味觉带来强烈冲击;而另一方面,似乎比传统热巧克力更容易令人上瘾——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再啰嗦两句:热巧克力可能是瑞士性价比最高的饮品。在装修很有格调、播放着轻柔乐曲的巧克力老店沙龙里,一杯热巧克力通常是3个多瑞郎,折合人民币20元上下吧,喝矿泉水、袋泡茶、咖啡都是这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