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可可是仅次于咖啡和新鲜食品的第三大乡村农业收入来源 。在1990年代初至中期,估计有850000人(占农村人口的27%)生活在通过出售可可获得现金收入的家庭中。从2004年到2006年,可可平均每年产生的出口收入为2.18亿肯尼亚先令,占这一时期农产品出口总值的14%。
巴布亚新几内亚每年为全球市场提供约4万吨可可,约占全球总量的1%,并因此获得约1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可可种植涉及200万巴新人的生计,约90%的可可由小户农民种植,这为他们提供了80%的经济来源。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可可可生长到800 m的海拔高度,年降雨量从1800 mm到5000 mm以上不等。季节性数据表明,5月至7月之间可可豆的产量比其他月份多,但各地的格局差异很大。
大多数巴布亚新几内亚可可产于新不列颠省东部瞪羚半岛的东北低地和布干维尔岛东北部。2006年对可可生产做出贡献的其他省份是东塞皮克,马当,新爱尔兰,三丹,西新不列颠和莫罗贝。
像全球环境基金这样的赞助商用新型的太阳能圆顶烘干机取代了传统的木材烘干机。这样的举措立即激发了全球新买家的兴趣。英国“巧克力浪潮”的老板马丁·奥达尔在接受澳大利亚的Phama采访时提到:“这种(可可)生长在天堂,味道独特。”它有非常强烈的水果味、烟草味和许多其他味道。”
旧金山TCHO公司的Brad Kintzer补充说:“如果这些可可经过了恰当的加工,它将是世界上最好的可可之一。不是所有国家都能这么说。巴布亚新几内亚拥有独特的口味,在不断发展的特色巧克力市场中非常受欢迎。因此,巴布亚新几内亚有很大的潜力来关注质量,并把自己打造成世界上最美味的国家之一。”在未来的可可产业中,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可可必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可可是在1900年左右由德国定居者和传教士引入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尽管澳大利亚政府在1920年代引入了一系列补贴和优惠措施,可可的商业生产仍在缓慢发展。大萧条期间也鼓励种植园主转向可可生产。该行业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影响,当时约有三分之二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可可树遭到破坏。
战后,全球对可可的需求大大增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促进了该行业的发展。鼓励种植园的所有者在椰子林中载种可可,并在新不列颠东部的瞪羚半岛,莫罗贝省的莱市和奥罗省的波蓬代塔附近建立了士兵定居可可庄园(供澳大利亚退役士兵使用)和小农户地块。
这些努力导致了该行业的大规模发展:可可种植的总面积从1951/52年的约3700公顷增加到1965/66年的约49500公顷。同期,总产量从485吨增加到约15500吨。扩张主要发生在种植业,占1965/66年度可可总产量的95%。然而,1965年后,小农可可的产量大幅增加,到1979年已超过人工林的产量。小农生产的扩大主要集中在新不列颠东部和布干维尔省,这两个省继续主导小农部门。
自1990年代初以来,美国和新加坡一直是PNG可可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美国:32%、新加坡:27%、印度尼西亚:10%、德国:7%、英国:5%、马来西亚:5%、其他国家: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