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可可豆正在加速发展,不仅在生产方面,而且在消费方面。不到 10 年前,印度人平均每年只吃 25 克巧克力。现在,他们每年已经在嘴里放了 170 克。这为当地的巧克力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可能性,他们现在可以通过将巧克力与印度本地香料混合来进行试验。尽管人均巧克力的消费量仍然很小,但就 2016 年的总消费量而言,印度已经是世界上巧克力消费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之一,这当然也归功于人口的庞大。
为什么印度人突然如此热爱巧克力?在一项消费者研究中发现 ,超过五分之二的印度消费者认为诸如巧克力和蛋糕之类的甜食或含糖零食是健康的,三分之一的人认为这类零食是一种能源。
如今,印度的人均巧克力年均消费量仍仅为 100-200 克,而欧洲的人均 5-9 千克,印度的巧克力消费量不到世界总产量的 1%,这和我国有些像,不知是不是同是亚洲人的缘故。
虽然我很想分享印度可可的详细的历史,包括确切的日期、种植区和数量,在我的研究中,找不到这些信息。我甚至找不到可可何时来到这个国家,但我们知道的是:早在 18 世纪末,一家英国公司就把这种水果带到了印度南部。
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邻国斯里兰卡已经开始种植可可了。这一时期也与英国占领印度近两个世纪的时间相重合。英国占领印度的时间一直持续到 1947 年印度独立。在那之前,印度的可可产量非常少。但据说这些可可是从南美本土的克里奥罗品种中引进的,很可能是经印度尼西亚引进的。
那时,主要是英国人爱喝巧克力,但和茶不同的是,当地人并不喜欢喝巧克力。
印度可可的大转变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那时起,英国巧克力巨头吉百利开始向农民分发树苗。根据采访的一位印度可可农民所说,就在这个时期,吉百利公司将可可引入了喀拉拉邦地区,作为吉百利巧克力的原料来源地。这些幼苗之所以被选中,主要是因为它们产量高。
因为他们种植的豆荚的数量是农民赚钱的来源,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继续种植。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里,印度继续种植可可,吉百利也继续购买了大部分可可。但由于全球可可市场价格自2015年以来持续下跌,可可豆的产量在过去几年逐渐减少。
目前,印度南部的热带地区出产的可可远远不到世界供应量的 1%,但其消费量却超过世界供应量的两倍。
印度的可可消费无疑将继续增长,但可可种植或多或少处于停滞状态。最明显的原因是这种作物的低市场价格,对当地农民没有吸引力,但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其他导致该国低产量的因素包括农作物在同一土地上竞争的价格,现有作物的市场和文化重要性,以及提高可可溢价所需的各种投入。
在过去几年里,在供水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对印度农民来说,他们的“母树”椰子树(摇钱树)基本上总是排在第一位;椰农们会很高兴地砍伐可可,为他们的椰子树保水。但是椰子的价格是波动的,就像可可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农业部如此热衷于说服农民在他们的土地上种植多种作物的原因。不幸的是,可可并没有一些小型植物和香料作物那么吸引人。
可可的适当维护和加工需要雇用更多的工人,而这种商品仍然供不应求,人们只是不想再在农场上工作了。尽管由于可可豆价格低廉而导致可可豆短缺,但印度可可豆种植者实际上获得了高于其可可豆市场价格的报酬。喀拉拉邦的 GoGround 这样的可可公司甚至每周大约开车几次,从与他们合作的农场收集湿豆。
尽管如此,印度拥有所有能够种植优质可可的成分。这里气候宜人,独特的生态系统,豆类风味十足。珍得(Zotter)多年来一直从印度采购豆类。不足为奇的是,GoFround 之类的产品现在正成为优质可可的来源,如 Fjak 和 Standout 证据所示。
Regal 种植园位于风景秀丽的阿纳玛莱山麓,该地区以老虎而不是可可而闻名。依偎在英迪拉甘地野生动物保护区也被称为 Top-Slip,种植园位于一个原始的环境!种植园的位置确保了它能从东北和西南季风的阵雨中得到降雨,与收获季节相吻合。
Regal 种植园中的可可,曾经作为“间作作物”种植,以促进农场健康的多样性,依偎在高大的椰子林中。
可可与椰子、肉豆蔻、胡椒和香蕉作为间作作物种植,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动植物群的混合体——这是永久种植的基石——为可可豆增添了微妙的风味。种植园是无农药和管理原则的水产养殖和永久养殖,确保树木得到最好的营养,使他们生产出美味的可可!每年都会为育种计划挑选最好的树种,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种植面积和对可可豆的需求。
可可豆的风味受当地风土、小气候和动植物的影响。你可以在制作精良的单一产地巧克力中品尝这个地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