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可树到巧克力

海南可可

海南 中国第一株可可,1954年在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种下

海南可可

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地”,
土地总面积344.2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约42.5%。可用于农、林、牧、渔的土地人均约0.48公顷。

可可树的种植条件十分苛刻。在赤道南北纬25度之间的高温高湿度地区,海拔还不能高于1000米,年平均温度不能低于10摄氏度,湿度不能低于70%。

海南是世界可可种植最北缘之地,海南属高温多雨、长夏无冬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温暖、光热条件好,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土壤肥沃,是我国热量和水分最丰富的地区,适于热带作物生长,可满足可可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

在海南,可可最适宜的种植区为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包括文昌、琼海、万宁、保亭、澄迈、安定、屯昌、琼中、五指山、乐东、三亚、东方、儋州,目前商业化栽培面积达600多公顷。

海南可可2

海南可可主要通过间作方式种植,其他的高大果树间隔种植,以提供遮阴。其中椰子间作可可、槟榔间作可可和橡胶间作可可是主要种植模式,也有部分纯栽密植可可。


海南种植可可的历史

1954 年 6 月,琼籍归国华侨从印度尼西亚引入红皮可可果实一个,内有种子 28 枚,播种于海南兴隆华侨农场,发芽率达 100%。后在 1956 年 2 月至年底,华南垦殖局从印尼和马来西亚多次进口可可果 ( 210个 )和可可种子 ( 0.06公斤 ),分期分批分配给海南垦殖分局、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育苗、试种,至此,海南岛开始了自己可可种植的历史...

海南省可可主要分布在万宁县以南至三亚一带的兴隆华侨农场、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等地。1985-1988 年,海南南田、南平、三道、南滨、金江等农场,共种植面积 80h㎡,三年后产量逐渐递增,1988 年总产量已达 99600Kg。截止 1988 年,可可种植面积达 160h㎡,共生产可可豆 814 万Kg,创造产值 100 多万元 。

1989 年由于巨大的台风,让刚刚扩大生产的海南可可种植业遭遇灭顶之灾。同时,那时候国内消费市场,烘培业,食品制造业都还处于初级的阶段,需求市场不成熟,使得豆农的收益不可预期,种植业风雨飘摇。极端的天气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中国彻底退出世界可可种植市场,至今依然没有恢复商业化种植。

但近年来,热带香料饮料研究所已通过探索“科研院所+企业+农户”的模式推广林下间作可可,已在琼海、万宁、陵水、保亭、乐东等市县种上了 3000 多亩可可。

2019 年 10 月 18 日,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兴隆热带植物园主办的首届可可文化节在万宁兴隆盛大开幕。

2020 年,海南兴科热带作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 500 公斤,货值 3044 欧元的可可豆,经检验检疫合格,通过上海洋山口岸顺利出口比利时。这是海南原产地可可豆首次出口欧盟国家。


主要栽培品种及其产量、质量

可可树分为两大类型:薄皮种和厚皮种。薄皮种虽然品质风味优良,但其易受病虫为害,产量不高 。厚皮种的主要特点是其果型较肥大,成熟时果皮黄色或红色、光滑、槽沟均匀:适应性较强,病虫害较少,产量高,容易栽培。主要品种有:Cundeamor、Angoleta、Calabacillo 、Amelonado 。特尼里达类(Trinitarios)为天然杂交种,具有厚皮种的生势和薄皮种的质量。目前,世界各主产国和地区所种的可可,大多数为经过有目的选育的种,尤其是运用杂交手段培育出的优良杂种,以及杂交种中选出的优良无性系。

海南特立尼达种可可


到底是选择克里奥罗这样公认的优质品种,但必须忍受它抗病虫害能力弱,产量少;还是选择福拉斯特罗这样产量高,抗病虫能力高,但风味寡淡的品种呢。

值得庆幸的是,海南选择了克里奥罗和福拉斯特罗的杂交品种特立尼达。

国外不少种植园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最高产量已达 1995 Kg/ h㎡,平均产量 144715Kg/h㎡。而海南省平均产量 825Kg/h㎡,最高量产 1810135Kg/h㎡。

海南特立尼达种可可2


销路、价格、经济价值和效益

可可是我国目前唯一尚未投入规模化生产的主要热带经济作物,而可可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有广的市场和具大的经济效益。可可的经济价值在于通过深加工制成各种高级饮料和食品。可可豆加工成品率约为 80%,其中可可脂 40%,可可粉 40% 和少量的可可酊约 01075%。具有代表性的可可制品需要消耗不同的可可豆量。如果将可可豆加工成可可制品后,其产值可提高八倍。

进入 21 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可可有着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据海南零星试种的经验和不完整资料估算,可可植后第 4 年投产初产期干豆产量 300-450Kg/h㎡,以后保持平均产量约 750Kg/h㎡。如果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最高产量达 2250Kg/h㎡,生产周期可达30年。以每公斤可可 12 元计,产值可达 9000 元/h㎡ 相当或略高于咖啡产值。海南可可生产的发展,对特区的经济繁荣,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可可产量暂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据统计,我国市面上可可制品的原料几乎依赖进口,海南的可可豆产量在 50 吨至 100 吨,与全国需求比起来就是凤毛麟角。因为中国可可产量较少,因此我国在可可及可可制品方面都是净进口国家。我国近几年可可及可可制品的进口额持续增长,在 2020 年上半年进口了价值 19.18 亿元的可可及可可制品。


好的开端 海南可可豆首次出口欧盟国家

比利时品牌 PIERRE MARCOLINI 皮埃尔.马克里尼进口的海南可可新品种热引4号

2020 年 10 月,海南兴科热带作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 500 公斤,货值 3044 欧元的可可豆,经检验检疫合格,通过上海洋山口岸顺利出口比利时。这是海南原产地可可豆首次出口欧盟国家。

此次出口的可可新品种“热引 4 号”→
属 Trinitario 特立尼达种可可    


比利时品牌 PIERRE  MARCOLINI 皮埃尔.马克里尼 是这次海南可可豆的进口方,是第一个使用中国可可豆生产巧克力的国际巧克力制造商。

此次成功出口离不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香饮所)多年来对可可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的苦心栽培。海南是世界可可种植最北缘之地,在位于海南东南部的热科院香饮所保存着来自世界 28 个国家的可可种质资源 500 多份,科研团队利用系统选育和人工杂交技术,创制筛选出一批优异可可种质资源,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可新品种“热引4号”。

此外,以国家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种质资圃、国家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香料饮料种质资源分库为支撑,热科院香饮所完成了中国可可 DUS 测试指南研制,可可作物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第十一批)》,为可可品种资源保护与新品种维权提供法律依据。同时,热科院香饮所联合热带农业研究与高等教育中心(CATIE)等国际科教机构开展优质可可育种科技攻关,筛选出ZYP6-8、BGL22-2、香可1号等优异种质资源,经 COCOA OF EXCELLENCE 国际优质可可豆评价,这些可可品种资源表现风味独特、品质优良,深受国际顶级巧克力业界的青睐。优质可可新品种的培育,将为打造海南优质可可豆原产地与国际化品牌打造创造有利条件。

对此,加纳的演员兼政治家约翰·杜梅洛(John Dumelo)说,加纳政府必须担心中国已经开始生产和出口可可。杜梅洛表示,加纳可可的质量目前可能无与伦比,但中国很快就会赶上。“作为可可的第二大生产国,我们(加纳)应该担心中国已经开始向比利时生产和出口可可,尽管数量很少。他在推特上写道:“几年后,我们的“无与伦比”可可豆将与中国相提并论。”

原创内容 禁止转载 文章内引用资料、图片搜集于网络,kisscocoa.cn网编译、整理并撰写,欢迎纠错、补充及交流。


从可可树到巧克力


可可巧克力全球新闻资讯频道
巧克力购买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