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因其花形妩媚,花色艳丽,故占芍药得形容美好容貌的“婥约”之谐音,名为“芍药”。
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诗经》郑风篇目中便有“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唐代诗人柳宗元及宋代诗人陈师道均谱写过生动的、让人回味无穷的咏芍药诗篇。
花大且美,有芳香,单生枝顶;花瓣白、粉、红、紫或红色,花期4一5月。古人评花:牡丹第一,芍药第二,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因为它开花较迟,故又称为“殿春”。
芍药,别名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属毛莨科,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米左右。具纺锤形的块根,并于地下茎产生新芽,新芽于早春抽出地面。初出叶红色,茎基部常有鳞片状变形叶,中部复叶二回三出,小叶矩形或披针形,枝梢的渐小或成单叶。花大且美,有芳香,单生枝顶;花瓣白、粉、红、紫或红色,花期4一5月。
原产中国以及亚洲北部。被列为中国六大名花之一。芍药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
芍药这个名字呢是古人对白芍跟赤芍统称,古代芍药花分两种,开白花的和开红花的,有一种分法,开白花的叫白芍,开红花的叫赤芍,统称为芍药。可是近代,白芍跟赤芍是两种东西,是两种药物,他们科属也不一样。
中文学名: 芍药
拉丁学名: Paeonia 1actiflora(P.albiflora )
英文名: Peony
别称: 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虎耳草目 科:芍药科 属:芍药属
分布区域:原产中国以及亚洲北部,现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红红白白定谁先,袅袅娉娉各自妍。
最是倚栏娇分外,却缘经雨意醒然。
晚春早夏浑无伴,暖艳暗香正可怜。
好为花王作花相,不应只遣侍甘泉。
古人认为“群花品中以牡丹为第一,芍药为第二”,故芍药有“一花这下,万花之上”的“花相”美称。
芍药是春天百花园的压台好花。每当春末夏初,红英将尽,花园显得有点寂寞的时候,芍药正含苞欲放。要是适巧碰上一夜轻雨,清晨便会见芍药花烁烁盛开,婷婷婀娜、翠叶如玉;花朵如冠、如碗、如盘、如绣球;色彩斑斓、清香流溢、笑靥迎人,点缀在绿叶丛中,把将寂寞的花园装扮得生机无限。芍药兼具色、香、韵三者之美,历代诗人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诗篇。苏轼写过“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的诗句。唐代韩愈写有七言绝句:“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九重。”这里充分表达了作者为芍药的美态所陶醉,仿佛置于天堂之中的情感。
原产我国北部的芍药,在古代以扬州为盛地,现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芍药为毛茛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叶是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有椭圆形、狭卵形、披针形等,叶端长而尖,全缘微波,叶面有黄绿色、绿色和深绿色等,叶背多粉绿色,有毛或无毛。花一般独开在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花瓣5~10枚,花色有白、黄、绿、红、紫、混合色等多种。
芍药耐寒,北方各省都露地越冬,夏季喜欢冷凉气候。栽植于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旺盛,花多而大,如在稍阴处虽亦可开花,但生长不良。芍药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粘质土、盐碱土、瓦砾土均不宜,潮湿低洼之地也不宜。
芍药的用途很广,最重要的是作露地宿根花卉用。常以芍药成片种植于假山石畔来点缀景色。它对氟化氢气体反应灵敏,可用来监测氟化氢气体。芍药的根可入药,是重要的药材。有养血敛阴、平肝止痛、活血通经、凉血散瘀之功效。.
我喜欢芍药,胜过牡丹。尽管它们团花锦簇的模样如此相似,在我心里,还是觉得芍药更美些,美得更婉约,更让人怜爱。
再有,芍药因开放在晚春立夏,故别名叫“殿春花”;又因古代男女交往常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它的花语也就取此意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
唉,这样的花儿,怎让人不心生怜爱呢!
牡丹和芍药长得太像,很多人都分不清芍药和牡丹。
事实上,以前,牡丹和芍药确实也是不分的。我以前也是从《镜花缘》还是《续镜花缘》里的故事中知道它们的花期不同,说牡丹开尽后芍药才开始绽放,故有俗称“气死牡丹”,
1、牡丹是落叶灌木,是木本植物。芍药是宿根块茎草本植物。
2、牡丹叶片宽,正面绿色绿色略呈黄色,而芍药叶片狭窄,正反面均为黑绿色。
3、牡丹的花朵着生于花枝顶端,多单生,花径一般在20厘米左右;而芍药的花多于枝顶族生,花径在15厘米左右。
4、花期不同: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花,而芍药则在5月上中旬开花,二者花期相差15天左右。也有地方差一个月的。故有“谷雨之朝看牡丹,立夏之朝看芍药”之说。
就像木绣球和琼花常常比邻而植互映光芒一样,牡丹和芍药也是经常栽种在一起的。取其因花期相续而显得好花常开,富贵不断之意。
《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个故事,后来经人渲染扩张,说的是芍药因姿色超群而险遭横祸,无论是功是过,她都难逃薄命的结局。
沉香亭,是唐明皇欢宴群臣,与杨氏姐妹纵情游乐的地方。不仅亭榭轩昂,而且终年花草树木非凡。圣上也常常诏命各地园丁到御花园种植,有成者赏,无功者罚。各地养花能手无不终日惴惴。
有个老者名叫宋单父,专养芍药,能将扬州芍药移植北方,色泽更鲜,花朵更大。宋单父也被召入宫中,在沉香亭畔种植芍药,有命须使牡丹开过芍药继之。白天有帝王嫔妃达官贵人游玩,老翁必须回避,只在三更之后才能耘植养护。宋单父准备夜辛劳,有明月星辰冷露寒霜作证。可是偏这一年阴阳不和,暖气不动,到了开花季节偏不见蓓蕾萌发,圣上就要加罪了。
芍药仙子们心田是极善良的,况且又夜夜得到宋单父的灌溉之恩,是一定要报答的,阳气不动而要呈芳艳必须要打破常规,于是众花仙议定,大家合力在天内各开放一株一茎,众力合一定能胜天。于是,在次日清晨芍药忽然天放,每一枝头开放两朵,姿态各异,在朝露煦风中皆呈深红色,宫内喧然,明皇、贵妃,文武官员,皆来观赏。正在赞叹不已时,天已正午,芍药突然变得深碧色,如同碧玉般,众人大奇,观者愈多。待到暮色降临,一片片芍药花瓣皆呈深黄色。明月升起了,月光之下,花儿又变成粉白色。随着色泽的变化,香气也各异。时而幽香,时而浓郁,众人如醉如痴。众芍药仙子在一日之内呈芳,自然把沉香亭畔装点得胜过瑶池。众嫔妃在芍药仙子映衬下黯然失色,自然不爽。圣上见此情此景便又嗔怪起来,说定是花妖作怪,有意将芍药刈除并降罪宋单父。
众芍药仙子深感不平,不生蓓蕾有罪,各色呈芳更有罪,真是人间帝王的淫威胜过天上玉帝。为救宋单父,芍药仙子也顾不得理论功过是非了。
这一夜唐明皇与杨贵妃,醉卧华清宫。芍药仙子便连夜赴骊山开放。次日清晨皇与贵妃宿酒初醒,更是惊异不止,便携手并肩同赏芍药。唐明皇本是风流天子,杨贵妃正是专宠得意之时。明皇便亲折一枝芍药送到贵妃面前,贵妃含笑嗅其香,观其艳。唐明皇见爱妃如此怡悦,便说:“不只是萱草能使人忘忧,芍药的花香色艳更能醒酒。”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自从唐明皇一句话以后,用芍药花香来醒酒的风气便风靡一时,朝野上下,凡有宴饮必定将各色芍药折下,入在海盘之内,摆在餐桌中心。
为君王、嫔妃、达官贵人们一笑,芍药便沦到了劫难之中。
人们终日沉浸在传杯把盏、灯红酒绿的欢乐中,却忘了种花的宋单父,这位给人间带来万紫千红辛勤耕耘的老者,只是免于一死,便是最高的奖赏了。
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必定是有因果的。马嵬坡上的芍药、百花、百草,只是冷眼看着那帝王夫妇的生离死别了。
芍药被称为女科之花,并不是因为它的花美,而是因为它的根好。芍药的根仍称为“芍药”,是著名的中药材。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医药著作《本经》里,已有芍药的名称记载。南北朝杰出的医学家陶弘景开始把它分为白芍、赤芍两种。它们不同之处在于:赤芍为野生品,入药以原药生用,其功用长于凉血逐瘀;白芍为栽培品,经刮皮、水煮、切片、晒干而成,功效长于补血养阴。其中尤以浙江出产的芍药,品质最佳,称为“杭白芍”。
古方以白芍为主要药物的数以百计,如“桂枝汤”用芍药和肌表之荣卫;“黄芩汤”用芍药和腹中之荣气;“炙甘草汤”用芍药补血脉之阴液。在妇产科临床上,芍药更是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
白芍配熟地──肝肾并补。于血气亏虚之症,可少女发育偏迟,月经推迟,经量少而淡者,用“四物汤”,取芍、地为主药。常用熟地30克(脾胃功能不佳者改用炭熟地),炒白芍12克,大补阴血,益肾生精。
白芍配当归──补血和营,兼以安胎。临床对于血气不足,气血失调,经常二药等量相配,养血补血,和血敛肝,使营血充盈。对气血不足所引起的胎动不安,我们也常取当归10克,配白芍10克而用之、每能取得满意效果。
芍药配川芎──守中有动,血畅气化。川芎号为补肝之气。气盛者,必须用酸的东西来使它收敛,白芍味酸,号为敛肝之液,白芍与川芎各用9克(二药均微炒),对气机不调,月经先后不均,来潮不畅者,能鼓舞气化,调整月事。如经期量多,则用炒的白芍12克、炒川芎4.5克。
芍药配柴胡──最得力于“逍遥散”这一古方。古人认为妇女以血为本,常不足于血而有余之气,若情志不遂,木失条达,肝失柔和,则肝气横逆,胁痛寒热等症最为多见。
“逍遥散”以白芍养血以涵其肝体,配柴胡辛散以顺肝之胜。临床上,我们还常以此二药配香附、八月扎、郁金、乌拉草、桔叶等用于经前乳胀、乳房小叶增生及肝郁乳汁不行等,都甚应手。
此外,临床妇科还用赤芍配制大黄及清热破行之品,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用白芍配白术治疗肝、脾二脏失职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用白芍配杞子,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芍药以其养血敛阴,补而不腻,柔肝缓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在中医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妇产科方面。可以说,妇女一生的用药常见芍药,芍药真不愧为女科之花,妇女之良友。
我国芍药品种很多,在晋代已有重瓣品种出现。至于品种分类,则始于宋代。当时对芍药的记载很多,品种大约有30多个,如宋代《芍药谱》记载31种;宋代《扬州芍药谱》,记有34种。明代《鲜芳谱》记载芍药39种。清代《花镜》,记载88种。清代乾隆时,扬州芍药品种达100个以上,有“杨妃吐艳”、“铁线紫”、“观音面”、“冰容”、“金玉交辉”、“莲香白”、“胭脂点玉”、“紫金观”等。民国初年,上海一家私营花圃自称拥有400个品种,其中包括《花镜》所载的大部分,以及自己育成的新品种和进口的品种,但其中半数未正式起名。当今世界上,芍药品种己发展到1000个左右。由于芍药花型富有变化,从而使分类方法也有多种,目前多采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的花型分类法。
芍药芍药根据颜色可分为白、黄、绿、粉、粉蓝、红、紫红、紫、黑、复等多个品种。根据花型可分为蔷薇型、皇冠型、千层台阁型、托桂型、金环型、菊花型、绣球型、楼子台阁型、单瓣型等。
我国产的芍药组植物有八种和六个变种,其中通常直称为芍药的,是近代芍药品种群的主要原种。
八种芍药分别是:草芍药、美丽芍药、芍药、多花芍药、白花芍药、川赤芍、新疆芍药和窄叶芍药
草芍药
别名山芍药、野芍药,花白色、红色、紫红色。
分布于日本、俄罗斯、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河北、陕西、宁夏、江西、贵州、河南、东北、山西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至2,600米的地区,见于山坡草地和林缘,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美丽芍药
花红色;根药用,有行瘀活血、止痛之效
分布于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毕节)、四川中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生海拔1500-2700米的山坡林缘阴湿处。
芍药
花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其变种有毛果芍药
多花芍药
花白色;多花芍药( Paeonia emodi Wall. ex Royle),本种的外形与白花芍药相似,但本种心皮密生淡黄色糙伏毛,盛开1-4朵花,成熟时果皮不反卷。
在我国产西藏南部(吉隆)。生海拔2350米的山坡。在尼泊尔、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川赤芍
的花多为紫红色或粉红色;其变种有毛赤芍、光果赤芍、单花赤芍
(学名:Paeonia veitchii)为毛茛科芍药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西藏、甘肃、青海、四川、陕西等地,生长于海拔1,800米至3,7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坡林下草丛中、路旁及山坡疏林中,是较矮小的芍药属品种,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新疆芍药
花红色
学名:RadixPaeoniaeSinjiangensis;产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区。野生赤芍多集中生长于北方海拔500-1500米之间的山地和草原。
窄叶芍药
花紫红,有变种块根芍药。
学名:Paeonia anomala Linn. var. anomala;在我国产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及天山山区,欧洲东部、苏联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蒙古也有分布。
茶花不仅花大色艳,而且花期也长,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天寒地冻的元旦、春节期间开放,使节日更添风采,给人们带来欢乐。古诗云:“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东国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茶花在长江以南常做庭院绿化、美化树种,可孤植于墙角、景石旁,也可片植于草坪、路旁、山坡下,还可与蜡梅、迎春、连翘、南天竹等配植,花叶争辉,情趣盎然。在长江以北山茶为盆栽观赏,花开季节在居室内放置一盆茶花,可使满室生辉,雅致宜人。
茶花不仅可观赏,还可入药,有理气、活血的功效,还可冲茶饮用。种子可榨油,供食用和工业原料用,木材可雕刻制作工艺品。
茶花的花、根均可入药。多种山茶种子富含油脂,是很好的食用油。腾冲红花油茶更是滋补性油料。
云南山茶树体高大,健壮优美,荫浓叶翠,花朵硕大,花期特长,可孤植于草坪、庭前;或对植于道路两旁、广场入口处。可盆栽观赏,亦可供切花之用,花尚可入药。金花茶繁花满树,灿若黄金,是冬季难得的观花树种,宜丛植或片植,亦可盆栽观赏,并可作切花用。其叶可代茶饮,辅助治疗高血压;花可治便血;种子榨油可供食用或工业用;木材可雕刻;花之浸提液黄色,可作食用染料。
茶花还是环保树种,能大量吸硫,抗烟尘、抗污染、净化空气,是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为一体的好树种。
芍药花,性味苦酸、凉,含有黄芪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鞣质、除虫菊素、1,3-甲基十四烷酸、β-谷甾醇、廿五碳烷等成分。
养血柔肝,散郁祛瘀,改善面部黄褐斑,皮肤粗糙衰老,泄热,养血柔肝,强五脏,散恶血,调经。可以治疗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雀斑、黄褐斑、暗疮。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肌体免疫力,抑制脸上的暗疮,延缓皮肤衰老。养血柔肝,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具有清热解暑、去斑、清心润肺、平肝明目、护肤养颜等功能。常饮可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能调节女性内分泌,去除黄气及色斑,令容颜润泽。
1.芍药花粥 芍药花6克,粳米50克。加水熬粥,粥快熟时,放入洗净的芍药花瓣,至粥完全熟时即可食用;
此粥可行血养阴,适用于肝郁胁痛及经期腹痛等患者。
2.芍药花茶 芍药花3~5克,用开水冲饮,可调入冰糖、蜂蜜或绿茶同饮;
常饮此茶能调节女性内分泌,清热解毒,祛除色斑,令容颜润泽。
3.芍药花生地茶 芍药花2克、生地3克、绿茶3克。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此茶可养阴清热,柔肝舒肝。
4.芍药酒 赤芍180克,生地100克,狗骨(炙)50克。三味药共碎细,置净瓶中,用酒1千克浸泡7日,即可饮用;
每次空腹饮用15毫升,每日三次,可治疗骨节疼痛、肾虚、足痿无力等。
1.病毒性肝炎 芍药12克 甘草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2.头晕、头痛 白芍12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3.胃痛、腹痛 白芍30克,甘草9克;水煎服。
4.痛经 白芍9克,干姜3克,红糖20克;水煎服。
5.肠炎、痢疾 白芍15克,马齿苋30克,木香6克,甘草6克;水煎服。
6.贫血 当归100克,白芍50克,丹参250克,共研为末;每次5克,日服3次。
7.便秘 白芍30克,生甘草20克,枳实15克;水煎服。
8.急性乳腺炎 赤芍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9.肝硬化等各种腹水症 生白芍100克、生山药100克、生甘草50克;每日1剂,水煎服。
10.鼻衄不止 赤芍20克;水煎服。
茶花粉:氨基酸含量居常见花粉之首
茶花粉:女士美容护肤的首选花粉
蜜中之王---茶花蜜
茶花粉的氨基酸含量居所有常见花粉之首,微量元素及烟酸含量也高于其它花粉。是女士美容护肤的首选花粉。
茶花粉含有17种氨基酸、22种常量、微量元素、核酸、生长素、黄酮素以及维生素a、e、c等,特点是黄酮素含量极高,富钾。茶花粉发汗、利尿、提神。即营养皮肤,又能去除各种色素斑点,调节内分泌,维持卵巢正常功能,所以能去黄褐斑,它含有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硒是强氧化剂,能防止脂质被自由基氧化成脂褐斑,因而能去除老年斑,而且山茶花粉有着非常强的抗辐射功效,对于一些常见辐射斑,如晒斑、电脑斑等,均有着神奇的效果。
浅琥珀色,少许或不结晶,性味温;茶花密味道独特醇厚,在花蜜中属于较为特别的一种,秋天收取的茶花蜜味道最为美好。
它适用于贫血、体弱、心虚、有良好的滋补作用,用于人体血液组织再生等,并对肝病有疗效;用于便秘的防治,以油菜蜜、茶花蜜和枇杷蜜为最佳
茶花喜温暖、湿润,怕酷热、严寒
半阴环境酸性土壤,怕干旱忌积水
叶面喷水,不是浇水
十、十一月开花
茶花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酷热、严寒对它均不适宜。它要求生活在半阴环境的酸性土壤中,怕干旱,忌积水。为此,在盆栽茶花中应注意,从春到秋每天向叶面喷水(不是浇水)1-2次,每隔15-20天浇一次矾肥水或硫酸亚铁液。平时浇水注意不要使盆土积水。冬季要控制浇水,每隔3-5天浇一次就够了。茶花喜阴,但不喜欢顶部遮阳,以侧方遮阳为宜。它喜暖怕冷,所以在寒露前应将盆移入室内,放置在向阳处。同时要注意防治红蜘蛛、蚧壳虫、炭疽病、煤烟病等的危害,一旦发现要及时防治。
茶花的生长,春梢一般在3月中下旬萌动,4月份开始抽芽,5月中下旬形成顶芽,停止生长,逐渐分化出叶芽或花芽,从花芽形成直到开花要180天至240天。夏梢在7月下旬萌动,至9月上旬停止生长。山茶虽然耐低温,但遇寒潮侵入,气温骤然下降0℃以下或又遇上干燥西北大风,就会引起嫩枝冻害,花蕾受冻害则枯萎,为此,就将花盆移到背北向南处养护,使它安全越冬。
山茶一年萌发,抽枝,放叶2-3次,最多的可以达到4次。主要是春,秋两季。春季抽的梢叫“春梢”,秋季抽的梢叫“秋梢”,夏季也能抽梢,叫“夏梢”。冬季休眠不会抽梢。山茶的盛花期,一般在2-3月,云南山茶开花早,盛花期在春节前后。山茶的开花因品种而定,有早花期品种,中花期品种和晚花期品种。现在又有了夏季开花的品种,这样一年四季都有开花的品种。山茶开花后,由花下的芽萌发新枝,但是华东地区在自3月中旬至4月下旬萌芽,以4月上旬为高峰;3月下旬至5月下旬抽枝,放叶,以4月中下旬为高峰。整个生长期为55-70天。开始一个月抽梢最快,到了5月中旬以后,嫩枝逐渐木质化,长度可达10-20厘米,有的品种甚至可达30-40厘米。5月起,新枝停止生长后,枝顶及枝上部叶腋内又形成新芽,以后逐渐分化为花芽并形成花蕾。花芽分化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基本结束。第二次萌芽,抽枝,放叶是在夏季,以7月下旬为高峰,整个生长期50天左右。夏梢多出现在2-3年生的小苗上,一般生长在树冠外围和上部。秋梢在9月上旬开始生长,11月下旬终止。秋梢一般不能分化花芽,即使结了花蕾,开花尤迟,也开不好。
总的来说,在华东地区山茶一般有三个生长和休眠期。第一个生长期开始于3月上旬至5月上旬,休眠期在5月中下旬;第二个生长期开始于6月上旬至7月中旬,休眠期在7月下旬;第三个生长期开始于8月上旬至9月中旬,休眠期从9月下旬开始,至翌年2月下旬或3月上旬。其中第二个生长周期(包括休眠)因为处于炎热干旱季节,常常生长停滞,其休眠期不明显;在秋季雨水充沛的情况下,第三个生长期可以延长到10月下旬。有的山茶出现第四个生长期。山茶的生长和休眠,因地区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品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云南,广东一带,甚至福建温州等地,气候温暖没有休眠期,一年四季都在生长。掌握山茶的生长规律,不仅是养好山茶的基础,而且是选育山茶品种的依据。
山茶花在5――6月时根系生长有个高峰・这时春梢已长足,树冠进人休眠期<停止长梢>。7――8月根系进入休眠期,而树冠正处于生长期。9――10月根系为全年生长最高峰,是施用基肥最佳时期,而树冠的活动又迅速缓和下来,转入开花期,并逐渐进入冬眠。
山茶花新梢一年有三个生长和休眠期:第一次生长期<并形成花芽>开富于3月上旬至5月上旬,是全年新梢生长期最高峰,休眠在5月中下旬。第二个生长期<并形成花蕾>,开始于6月上旬至7月中旬,休眠期在7月下旬。第三个生长期开始于8月上旬至9月中旬,休眠期从9月下旬开始转入开花期。
山茶花一张成熟的叶片,大约需要20天左右的生长时间。
山茶花芽分化期在6――7月份,生长锥细胞分裂迅速,叶原基分化苞片,使幼芽基部膨胀,在物候学上称为膨胀期。出现萼片突起,花柄生长迅速,使花芽伸出塞片外侧,与顶端叶芽呈一水平线在物候学上称为鳞片开张期。花瓣的外轮比内轮早熟,有花蕊的出现花蕊突起,无花蕊的花瓣生长,在物候学上称为现蕾期。 在
浙江和华东地区茶花的开花期一般是一至三月,但也有少数品种自十月中旬起就开花了:如“早春大红球”、“秋牡丹”、“雪塔”。翌年二、三月开花的有“红三学士”、“大白”等。开花后,由花下所萌芽发新枝,五月起新枝停止生长,于是枝顶及枝上部叶腋内形成新芽。以后顶芽逐渐分化为花芽并形成花蕾,所以从五月份起是养好茶花,使之开好花、多开花的关键时期。
花蕾形成后还需要一个成长巩固的过程。因为茶花品种繁多,开花期也不一致,象“秋牡丹”就开花较早,五月起长出花蕾,到十、十一月就开始开花了。从花蕾形成到开花只需五到六个月时间,但是多数茶花如常见的“十八学士”,“葡萄红”,“东方亮”等五月份形成花蕾后,翌年春才开花,要经过7――8个月左右时间。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要细心照顾好茶花树和花苞,如果不当心,就会出现“流产”,花蕾没开就提早脱落了。特别是家庭盆栽茶花,由于受到土、水、肥、温、光、风等条件的限制,更需要根据茶花生长规律加强管理。同时更要注意三年生的茶花,若花蕾过多<即10个以上花蕾>,任其开花,也可使茶花树累死的,需要疏蕾。2)地栽茶花的疏蕾 通常一年进行一次。 在
病枝、弱枝上的花蕾要及早除去,不宜保留,促使其营养生长。
由于地栽茶花根系发达,养分来源广泛。在壮枝上可以保留1—2个花蕾,以不超过2个为宜。过多会影响花后生长和翌年的开花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