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军用巧克力

史话
军用巧克力

巧克力含有很高的热量,普通劳动者一天吃 400 克左右的巧克力就足以保证热量的消耗。办公室的白领,一天吃 200 克巧克力就足够了。每 50 克巧克力所含热量相当于 700 克的主食热量,巧克力中蕴含的咖啡因和可可碱,能让军人在战斗间隙保持提神作用,增加兴奋力。

相比较于当时作为军粮的各式罐头,巧克力体积很小、重量轻,是一种相当好的救命口粮。热量高,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便于大量携带,才是巧克力在军队得到普及的原因。换句话说,巧克力天生就是士兵的最佳口粮之一。

北美的殖民时期

从阿兹特克战士开始,几个世纪以来,巧克力和可可一直被列入军用口粮。

在北美的殖民时期,军事牧师被配给一定数量的巧克力,其中包括:“一个旅的牧师只能每月抽取六加仑朗姆酒,或者四磅咖啡或巧克力…“。

在独立战争期间,军官们经常吃巧克力早餐,大陆军成员每月根据等级分配巧克力;上校和牧师收到四磅巧克力,少校和上尉三磅,中尉两磅,以此类推。当时士兵们热切地饮用它,不是以我们今天众所周知的棒状形式,而是将其制成热巧克力。他们收到的巧克力是一种由磨碎的可可粒制成的致密蛋糕,他们将其刨入沸水中制成热可可。这种饮料被认为是令人满意的和恢复活力的,对于疲惫的士兵来说,它是完美的提神剂。

1900年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军用巧克力

近期,维多利亚女王于 1900 年委托制作的巧克力最近被发现,藏在英格兰诺福克郡奥克斯堡大厅阁楼的战争头盔内。这块 120 多年历史的巧克力棒仍保留在原来的包装纸和锡罐中,藏在属于第 8 代男爵亨利·爱德华·帕斯顿-贝丁费尔德爵士的头盔中,他曾参加过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1902 年)。

1900年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军用巧克力2

这盒巧克力是维多利亚女王,在 1900 年送给在南非的英国军队以鼓舞士气的一批巧克力中的一盒。巧克力棒由 Cadbury 吉百利、Fry 或 Rowntree 制造。

原本打算让每个士兵和军官都收到一盒,盒子上写着 “南非 1900” 和 “祝你新年快乐” 的字样,女王的笔迹。

1900年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军用巧克力3

第二次布尔战争发生在大英帝国和两个独立的布尔国家之间,它们争夺南非的控制权。

由于这是女王的礼物,许多士兵保存了他们的盒子,有些人将它们送回家保管。

1914年约克士兵的圣诞礼物巧克力 1915年乔治国王巧克力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军队就开始给士兵们送巧克力来鼓舞士气和精力。1914 年 12 月,约克市向所有在军队服役的约克人送去了一罐巧克力的圣诞礼物。这样做是为了让士兵在远离家人和朋友的圣诞节期间体验到家的滋味。上面写着:”约克市长 John Bowes Morrell 和警长 Oscar F. Rowntree 向所有为国王和国家服务的约克人送上圣诞快乐和新年快乐的祝福,1914 年圣诞节。

“1915 年,每个英国海外士兵都收到了一个 “乔治国王巧克力罐” 。

1915年乔治国王巧克力罐

1919 年,在 “路易斯维尔” 号上返回的第 351 野战炮兵的两名士兵从救世军妇女那里收到糖果,她们欢迎每艘运兵船抵达港口。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场巧克力屋

可可粉的发明使“巧克力”更便于士兵在战役中携带和准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就开始使用巧克力作为辅助的军粮。在真正的野战口粮发明之前,YMCA 志愿者经常为部队提供热可可。在军队尚未建立自己的士气、福利和舒适服务的时代,基督教青年会承担了这一角色,将 25,000 名志愿者派遣到从埃及到法国的军事单位和基地。因其徽章而被称为,他们被称为“红三角人”,他们在靠近战场的地方设立了舒适的小屋和食堂,士兵们可以在交火后来这里取食、抽烟和一杯又一杯热腾腾的热可可。

一战法国陆军巧克力储备口粮铁盒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陆军巧克力储备口粮铁盒。

一战时,在欧洲大陆作战的美国陆军,在错综复杂的堑壕战中,因为补给需要穿越同盟国炮火封锁线,得不到足够的补给是常事。于是,美国陆军从美国几大巧克力制造商那里,订购了大量 10 到 20 公斤重的大巧克力块,然后漂洋过海运到欧洲前线。在前线,再由军需官将巧克力切碎之后,分发给每个美国士兵。因为当时的巧克力不存在什么军用型民用型,军队用的巧克力口味与国内市面上销售的巧克力没啥差别。很多美国大兵也不是把巧克力当作军粮,而是当作一种零食来吃的...

一战时美军把巧克力当零食

根据美军的调查,巧克力有效弥补了美国大兵身体热量的消耗,食用后短时间的兴奋提神作用便于他们提高注意力,减少伤亡。显然,巧克力对于提高士兵战斗力是有帮助的。但是这种大块的巧克力却被美国军需官骂得一无是处。军需官原本只是负责分配补给,现在还要操刀切割巧克力。由于美国大兵对巧克力的需求量极大,军需官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来处理巧克力,这对于后勤的压力十分沉重。军需官们甚至声称:要么别送巧克力了,要么送个厨子过来。 直到战争打到了最后,美国陆军才开始订购切割好的巧克力,可以直接分配给每个人。这些骂骂咧咧的军需官才闭上了嘴。战争结束后,其他各国士兵身体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弱。而美军士兵却恰恰相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军把巧克力当零食,据数据统计,一战后美军士兵的平均体重比入伍时的体重超出10斤左右。

在 1930 年以前,巧克力条已经是英军士兵的配给品,然而,巧克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成为正式的军事配给。二战,巧克力更是美国大兵鼓舞士气必不可少的装备,巧克力的发展也受到战争的影响而风靡全球。

由于巧克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优秀表现,美国陆军考虑装备一种专门军用的巧克力,作为最紧急时期的救命军粮。
不幸的是,对于二战的美国士兵来说,军队给他们的巧克力棒尝起来就像是用来洗澡的肥皂...

难吃的二战美军D口粮巧克力

HERSHEY'S 好时 巧克力产品在二战期间为军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服务。1937年,美国陆军军需长派遣保罗·洛根上尉,去拜访了好时巧克力公司的新任总裁威廉·莫里斯,提出了军用巧克力的要求。保罗·洛根上尉传达了军方的要求,看起来有些古怪,主要是四条:

1、重4盎司(110克)
2、高热量
3、抗高温
4、口感仅仅比煮熟的土豆略好

没想到,军方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巧克力不好吃。这让莫里斯抓耳挠腮,不知道军方什么用意。
最后,还是保罗·洛根上尉解释:我们也是没有办法。一战的时候,我们的士兵拿到补给,就把他们认为难吃的东西随便丢掉,捡自己认为好吃的东西吃。一些战斗中,我们发给他们巧克力,让他们不要吃,要作为最后救命的紧急食物,必须有军官命令才能吃。结果呢?等到军官下令的时候,发现所有的巧克力都被他们偷吃了。我们的士兵很喜欢巧克力,把他们当作零食,随时随地咬上几口。如果依靠军纪去惩罚,恐怕整个美国陆军都要解散了,法不治众吗。没有办法,我们只能要求这种巧克力尽量难吃一些,让他们一想到就要吐,这样士兵们才不会偷吃。

二战美军 D 口粮巧克力

好时公司总裁和首席工程师惊得目瞪口呆,但还是照做了。好时的首席化学家 Sam Hinkle 欣然投入工作,创建了 Field Ration D 或 D Ration bar,就是我们俗称的 D 口粮中的巧克力棒。

这些巧克力棒由巧克力、糖、脱脂奶粉、可可脂和燕麦粉制成,质地致密几乎坚不可摧,熔点较高耐热至 120 °F (49 °C)。每份提供 600 卡路里热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存食品。

味道显然很糟糕,这正是洛根上尉想要的。他争辩说,否则,士兵们会吃掉巧克力,而不会将其保存以备不时之需。

上图为4盎司的 D 口粮巧克力棒,下图为2盎司的 D 口粮仿制品。

2盎司的二战美军 D 口粮巧克力 2盎司的二战美军 D 口粮巧克力2

1937年夏天,这种巧克力被军方进行了野外实验,证明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意思的是,参加实验的美国大兵却不太满意:这种玩意,最多比没有食物要好一些而已!还有的美国大兵说:这就是古代水手用来救命的面包干(没有味道,里面还有很多虫子)!

二战美军军用巧克力

很多美国大兵领到巧克力以后,转身就丢了,甚至喂狗。巧克力里面的可可脂,对于狗这种小动物是致命的,一些狗吃完就呕吐腹泻,甚至狂奔后晕倒。美国大兵们就怒喊:连狗都被这种垃圾毒死了!这些可怜的狗以后有了经验,再也不会吃巧克力,况且它的味道苦涩,狗也不喜欢。美国大兵们又怒称:连狗都不吃的东西,居然让我们吃!除了口感极差以外,这种巧克力还有一些其他问题。为了防止高温融化,这种巧克力融入了很多东西,导致它比较坚硬,难吃难咬。

大名鼎鼎的D级口粮,被美国大兵怒称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它非常难吃,而且难以咬动!有意思的是,由于这个巧克力为保罗·洛根上尉投标,所以这种巧克力一度被称为洛根棒!遗憾的是,洛根棒却不是什么好词,而是劣质巧克力的代表。

2盎司的二战美军 D 口粮巧克力2

尽管美国陆军尽最大努力阻止这些人这样做,但一些 D 口粮棒最终被扔进了垃圾桶。但它的利润很高。当时正与大萧条的影响作斗争的好时,由于 D 口粮的生产,其销售额在几年内从 3400 万美元跃升至 5500 万美元。公司开始每周生产 700,000 根 D 口粮棒,这要求工厂每周 7 天、每天三班倒——这是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至 1942 年,好时公司生产了 4020 万条洛根棒巧克力。

1943年,被骂的狗血喷头的美国陆军军需部,只得找到好时公司,提出了两点新要求。
第一,废除原有的那种苦涩的巧克力,生产一种有甜味,口感较好的巧克力,同时不要太硬。
第二,要求能够在 50 度高温下,巧克力保持至少 1 小时不会融化,专供太平洋战场。

二战美军K口粮中的好时热带巧克力

这些要求,对于好时公司来说,自然也根本不算什么。这就是 K 级口粮里面中餐和晚餐的巧克力,大部分更换为好时热带巧克力了。

二战美军K口粮中的好时热带巧克力2

到战争结束时,好时公司已经生产了超过 30 亿条口粮棒。

由于战争部和红十字会向国外士兵发送的巧克力数量,国内前线的巧克力非常有限。许多杂志广告要求平民在战时给予合作和理解,因为巧克力已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能想象如果巧克力今天是定量配给的吗?

二战美军M&M's军用巧克力

1941 年获得专利的 M&M's 豆 立即受到海外美国士兵的欢迎。M&M's 最初是作为一种不会在你手中融化的糖衣巧克力糖引入二战士兵的。因为巧克力涂有硬糖,所以它经受住了高温。美国陆军将 M&M's 加入到 C 口粮中,很快 Mars 玛氏公司就将 M&M's 独家出售给军方。

二战时美国巧克力战区百姓带来了些许的甜蜜和希望 二战时美国巧克力战区百姓带来了些许的甜蜜和希望2

   巧克力伴随着美军给饱受战轮蹂躏的
   战区百姓带来了些许的甜蜜和希望,
   那时,人人都爱美国巧克力。

美军C口粮中的巧克力

二战结束以后,难吃的 D 级口粮停止生产,但热带口粮仍然大量生产,参加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甚至1971年7月,好时的热带巧克力棒与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一起登上了月球,作为登月飞船上的标准食物。不过,在海湾战争中,已经被淘汰。

在战后的几年里,C-口粮 进行了修改和修订,并经历了几次后续的变化。1954 年,C-4 发布,其中添加了糖和非乳制奶精等。士兵们经常使用一包来增强他们的可可。

C-口粮在 1958 年被淘汰,尽管越南士兵继续收到标有 1950 年代日期的箱子。为了取代 C-Ration,军方开发了“膳食、战斗、个人”或 MCI,其中包括比其前身更多的品种。有四种不同的 B 单元罐可供使用,包括 B-3,其中包含 4 块饼干和一包可可混合物。可可包很受重视,非吸烟者会用他们的香烟(MCI 的“附件包”中包含 4 支)来换取它们。一些男人会在他们的咖啡中加入可可来制作摩卡饮料。如果他们没有可可,男人们会在罐子里加热水,将他们的热带巧克力棒(杂物包中的耐热巧克力棒)切碎放入水中,然后加入一包奶精和糖制成热和令人满意的饮料。

好时公司还为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生产了其他产品,包括用于紧急配件包、10 合 1 口粮、野战口粮 K、野战口粮 C 的产品、救生艇口粮、飞机口粮和战俘套餐,以及野战口粮 D 和好时热带巧克力棒...

Congo Bar/Desert Bar 刚果巧克力棒或沙漠巧克力棒

在 1980 年代后期,美国陆军的 Natick Labs创造了一种新的高温巧克力(被研究人员称为 "Congo Bar" / Desert Bar “刚果巧克力棒或沙漠巧克力棒”),它可以承受超过 60°C(140°F)的热量。

在沙漠盾牌行动和沙漠风暴行动期间,好时巧克力是主要制造商,向西南亚战区的美军运送了 144,000 根巧克力棒。虽然陆军发言人说巧克力棒的味道很好,但部队反应不一,巧克力棒没有完全投入生产。

由于战争在好时的实验棒商店发货之前就结束了,剩下的生产运行被包装在“沙漠迷彩”包装中,并被称为沙漠棒。这被证明是一个短暂的新奇事物,但好时在供应用完后拒绝生产更多。

今天的美军中,已经没有专门的巧克力存在,而是用混合能量棒代替。


说完美军的巧克力,标准的军迷+巧克力迷怎么能不再说说德军的呢...

“不知道 SCHO-KA-KOLA,哪能算合格的军迷”
SCHO-KA-KOLA 肖卡考拉(思嘉乐) 著名的圆形罐头搭配醒目的射线设计,世界上第一款能量巧克力作为具有复古特色的原创产品仍然让人们兴奋不已。也被称为“咖啡因巧克力”一直是几代人的最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SCHO-KA-KOLA 是德国国防军标准口粮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SCHO-KA-KOLA 是德国国防军标准口粮之一,不仅口味纯正,更能提神醒脑。不仅受到士兵欢迎,也成为收藏家追捧的珍品。作为二战综合实力最强的轴心国,德国对于士兵军粮的要求就跟日耳曼民族的特性一样严谨和细致。就连巧克力这样的小零食,德国人也是用料十足、心思满满,从来不敷衍了事,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SCHO-KA-KOLA”巧克力。

SCHO-KA-KOLA 德国军用巧克力 SCHO-KA-KOLA 是德国国防军标准口粮之一

1936年,在柏林奥运会上,SCHO-KA-KOLA 首次出现在世人眼前。由于提神效果很好,很快成了运动员最爱的能量补充。也立即赢得了大众的心,成为德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巧克力之一风靡全国。此后德国境内各家巧克力工厂都开始生产该产品。德国军方自然也看上了这个小美人的功效,在 1938 年,向希尔德布兰德公司交出了军用订单。

各个厂生产的 SCHO-KA-KOLA 巧克力 德国飞行员巧克力

根据资料显示,最早配备 SCHO-KA-KOLA 巧克力的是德国空军,让他们在长途飞行中保持清醒的良药和在遇险时的救济粮或在战败后让他们振作起来,并且像能量饮料一样工作……但更好,因为它是巧克力!因此在德军内部,SCHO-KA-KOLA 也有着"飞行员巧克力"(德语 Fliegerschokolade)的绰号。当时,每架德军战机均有配备一份 SCHO-KA-KOLA 作为飞行员海上迫降的应急口粮。此外,空降兵因为难以从野战厨房中获得补给,所以野战口粮中也有 SCHO-KA-KOLA。后来陆军装甲兵和潜艇兵也开始大量装备这款巧克力,以备战斗时的不时之需。并且是救生艇上的遇难者紧急食品包的一部分。但在整个二战期间,由于海上封锁难以获得足够的可可豆,德军普通士兵还是难以配装,这使得他们非常珍惜 SCHO-KA-KOLA,视其为战争环境下“至高的奢侈”。

德军口粮 SCHO-KA-KOLA 肖卡考拉(思嘉乐)巧克力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当时另有一种称为“柏飞丁”的提神药物,其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因产品形状类似巧克力块,又以空军使用居多,所以别名同样为“飞行员巧克力”——这种由日本化学家长井长义于1893年用麻黄碱合成、1919年由绪方章完成结晶化的人工合成兴奋剂在二战期间曾被同盟国和轴心国广泛发放给前线士兵,上世纪50年代被列为处方药,1962年被列为毒品进行管制——这使一些人误以为战时生产的 Scho-Ka-Kola 中掺有冰毒,其实完全是因为没有认真看原始资料造成的一种误解。

二战时期的 SCHO-KA-KOLA 肖卡考拉(思嘉乐)巧克力

虽然德国本土无法生产可可,但是聪明的德国人显然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发动战争,德国开始在全世界各地收集物资储备,可可豆就是这当中的一份子;再加上开战后不久,比利时和法国相继沦陷,德国也顺势将其在非洲的殖民地收为己有,可可豆的供应就不是问题了。即使遭受物资禁运时,德国也能从瑞士进口一批可可豆,用于巧克力的生产。但随着二战末期德国的节节败退,稳定的可可豆和可可脂无法供应,所以只能用"代可可脂"进行替代,味道当然比原来的版本要逊色不少。

不知道 SCHO-KA-KOLA,哪能算合格的军迷

时至今日,厂方仍以上世纪30年代的配方和包装生产 SCHO-KA-KOLA 巧克力,并以“能量巧克力”作宣传。波浪形的三角形在每一口中都能释放出一点咖啡因——在远足或忙碌一天时,这是一种非常实用且受欢迎的能量注入。

德国 SCHO-KA-KOLA 肖卡考拉(思嘉乐)巧克力

SCHO-KA-KOLA
巧克力(Schokolade)、咖啡(Kaffee)和可乐果(Kolanuss)

单词的前缀

可可+咖啡+可乐果=SCHO-KA-KOLA 肖卡考拉巧克力
巧克力购买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