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老文明中的神秘食品
可可「 Cacao 和 Cocoa 都是它的英文 」
是巧克力的魅力之源 ...Theobroma cacao 是可可树的现代科学名称,Theo “众神之神” broma “食物” 在希腊语中意思是 “可可 众神之食”...
可可树至少在一万年前就已野生生长,食用可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4000 年前,即公元前 1900 年。根据史料记载,可可第一次在墨西哥一带被用作饮料中,最早加工可可的证据是在莫卡亚文化和墨西哥的奥尔梅克文明中。奥尔梅克人第一个将可可作为家庭作物进行栽培。他们曾经加工可可豆,但我们现在谈论的还不是巧克力,他们可能用可可树进行宗教仪式或作为药用饮料 ...
Olmec 奥尔梅克 是已知的中美洲或美洲原住民地区的最早的重要文明。据认为,早期的奥尔梅克文化出现在公元前 1600 年左右,并在公元前 1200 年至 400 年之间繁荣发展于墨西哥中部的热带低地,即现在的韦拉克鲁斯和塔巴斯科州 ...
作为已知的第一个驯化可可树的社会,据认为,奥尔梅克人使用可可豆来制作一种仪式性饮料。然而,由于他们没有留下书面历史,对于他们是否在配制中使用可可豆还是只是可可果的果肉,人们意见不一 ...
可可饮用的痕迹被留在墓穴随葬品中,可可豆被用来装饰死者的尸体,人们认为可可具有赋予灵魂能量并帮助灵魂向超自然世界过渡的力量。可可的深刻精神意义催化了其在奥尔梅克社会中的重要性 ...
来自圣洛伦索遗址圣洛伦索 B 期的含有可可碱的器皿,展示了储存、加工和食用的功能。
(从左至右)一个带有支撑物的卡阿马诺粗颈无把手罐子;一个波奇托卡抛光瓶;以及一个蒂格里洛黑白相间内弧形边缘的碗。
出自圣洛伦索特诺奇特兰考古项目 -
天神的美食
奥尔梅克文明在公元前 350 年左右消失,但奥尔梅克人将他们的许多文化传给了 Maya 玛雅人,包括可可。玛雅人不仅食用可可,他们还崇拜可可、种植可可。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将可可视为对神灵的神圣供品、一种货币和一种强大的植物药。对玛雅人来说,可可豆荚象征着生命和生育,是一种神圣的礼物,用它来进行强大的仪式以与灵界连接。祭司、战士和皇室在仪式中饮用可可,以打开他们的心扉,增强他们的思维,并获得更深刻的灵性洞见。他们的宫殿和庙宇、器皿上雕刻和绘制了许多可可树、可可豆荚、可可豆和制作巧克力与饮用的生活场景和神话故事 ...
这些来自玛雅古城卡拉克穆尔的壁画,描绘了玛雅人对可可和巧克力的热爱 ...
玛雅文明从前古典期(公元前 1500 年-公元 300 年)- 古典期也是全盛期(约 4 世纪-9 世纪)-后古典期(约 9 世纪-16 世纪),在包括当今墨西哥东南部、整个危地马拉和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的广阔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土地上蓬勃发展 ...
玛雅贵族献上可可果肉的雕塑
布鲁日巧克力故事博物馆收藏玛雅遗迹中
出土的手拿
巧克力杯
的陶偶手持装有可可豆杯子的玛雅女人陶偶
(并用可可豆装饰)
玛雅 250-450带喷嘴的罐子
玛雅人独特的设计
他们向罐体内吹气
从而在巧克力饮料上创造出泡沫
玛雅 公元前 1 世纪到公元 1 世纪
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不同中美洲语言中 “可可” 一词的相似之处:
原祖克语或祖克语 – [ kakawa ];
原米希安语或米希安语- [ kakaw ];
纳瓦语 – [ kakawa-tl ];
马扎华 – [ kakawa ];
原玛雅,托托纳克,萨尔瓦多·伦卡 – [ kakaw ];
帕亚/佩奇 – [ kaku ];
普韦布洛人:– [ khe´kua ]
博鲁卡,托尔,- 和洪都拉斯莱恩卡 – [ kaw ]1984 年,雷·W·亚当斯在危地马拉里奥阿苏尔的 19 号墓中发现的“巧克力壶”——堪称可可的罗塞塔石碑 ...
可可的象形文字在容器盖左一
Rio Azul
里奥·阿祖尔遗迹 巧克力罐
出自危地马拉
藏于丹佛自然历史博物馆“Kakau” 和 “Kakawa” 、“Kakaw”
代表巧克力的“鱼”形象形文字,是出现率最高的可可之意思,你可以读作 “卡卡哇” ...玛雅粘土巧克力罐
玛雅 公元 750 年
出自危地马拉
藏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这个粘土罐是仅有的三个带有螺旋盖的低矮罐子类型之一。曾经适合这个容器的盖子没有保存下来。罐子外部四面有四个古代玛雅语的象形文字,其中三个描述了原产地、所有者和容器的形状;第四个,如图所示,是可可的象形文字,确认了它作为巧克力罐的功能 ...
出土的玛雅饮品杯子上的文字图案中的可可 ...
在玛雅宫殿和庙宇的墙上和陶罐器皿上发现的,几种常见的关于可可的象形文字的读写 ...
在其他陶器上绘制的可可象形文字的变体包括各种可可饮料:
Yutal Kakaw 尤塔尔·卡卡哇 (通常翻译为“果味可可”)
Suutz Kakaw 苏茨·卡卡哇 (美洲黑樱桃或黑樱桃)
Tzah Kakaw 扎赫·卡卡哇 (甜可可)
Sa’al Kakaw 萨阿尔·卡瓦(像粥一样的巧克力,可能是玉米 + 可可)
从迷雾笼罩的热带雨林起源,到复杂仪式中的重要地位,对于玛雅人来说,可可不仅仅是食品,它是连接凡间与神界的桥梁 ...
根据玛雅传说,可可树是最早降临地球的植物之一,从被牺牲的神灵之躯中萌发。这不仅仅是一株普通的植物,它是一座宇宙桥梁,连接着神灵和凡人的领域。可可豆荚,以其丰富、赋予生命的核心,被视为神圣能量的物质体现 ...
在玛雅神祇的体系中,有几位神祇与可可紧密相关。Ek Chuah 是可可的守护神,旅行者和商业主的保护者。每年都会受到人们举办的节日崇拜。还有玉米神,他常常被描绘成从可可豆荚中诞生,象征着重生和丰富 ...
石雕
Ek Ahau
商业之神、可可守护神
站在一棵可可树旁
发现于墨西哥 Cacaxtla 的红庙
藏于尤卡坦半岛生态巧克力博物馆Ek Chuah
商业之神
可可的守护神陶俑
玛雅 公元 600-950 年
藏于墨西哥
ChiapasTonináSite
博物馆Ixcacao
可可女神陶俑
4000 年前
出自危地马拉神话:英雄双子
一对双胞胎,由一对创造了宇宙的老夫妇所生,在玛雅冥界中 Xibalban 悲惨地送了命,被那阴险的冥界之主斩去了首级。其中运气不好的一对(现在已知是玉米神)的首级被挂在了一棵树上。故事中说是葫芦树,但在古典玛雅陶罐上被描绘成可可树。有一天,这个脱离身体的头神奇地使 Xibalban 统治者的女儿怀孕了,英雄双胞胎 Hunahpu 和 Xbalanque 在那里出生。他俩经历冒险最终击败了冥界的神祇。他们的最后任务是复活被杀的父亲,玉米神。任务完成后,他们以太阳和月亮的光辉升上天空 ...
三足圆柱形器皿
描绘可可树诞生的神话
的圆筒容器
出自危地马拉
Motul de San josore
或附近地区
玛雅 公元 750–850 年
藏于洛杉矶艺术博物馆一件三足圆柱形器皿描绘了第一棵可可树从一位超自然男性形象的身体中诞生的情景。在这棵原始可可树右侧是闪电神 K’awiil 卡维尔,他指向这棵树及其丰硕的可可果。在这个神话中,很可能是闪电神劈开了大地,让第一棵可可树得以生长。可可树左下方,一个奴隶在石制的磨盘上研磨着可可。她抬头看向旁边的几个神,第二位端坐俯身训诫磨可可奴隶的是羽蛇神。他们面前有一个大浅锅,里面装满了玉米粉蒸肉,也许上面还覆盖着美味的 Mole 莫莱酱,这是一种古老的巧克力酱,如今在墨西哥、洛杉矶乃至世界各地都是美味佳肴 ...
考古学家并不十分清楚,玛雅人最早是如何得知可可树的美味秘密的。但可以确定的是,玛雅人视巧克力为珍宝。许多玛雅文物上都描绘着人们享用巧克力的画面 ...玛雅的国王和祭司们嗜好巧克力,因此巧克力在王室和宗教仪式中扮演着特殊角色。玛雅情侣饮用巧克力作为订婚和结婚仪式的一部分。玛雅人认为血液是最神圣的祭品之一。古代宗教经文的图画上有时显示玛雅祭司往可可荚上滴血献祭 ...
巧克力杯
玛雅 700-850 年
出自危地马拉
藏于洛杉矶艺术博物馆容器上描绘的是一个精英男性形象,可能是玛雅统治者坐在宝座上。在他旁边是一个圆筒容器,顶部有泡沫,这是一种可可饮料,专门倒入或搅拌,形成这种诱人的泡沫。在这个男人的宝座下面是一盘玉米粉蒸肉,上面覆盖着鼹鼠 ...
玛雅统治者似乎在对他的仆人说,“ 我喝饱了,不需要再来一杯了。”
下面,我们看到一位仆人端着一杯巧克力站在一旁等待着,随时为他的主人呈上 ...
巧克力饮料仅限于玛雅社会的精英,被用于庆祝活动和完成重要交易和宗教仪式中饮用。大约在公元 600 年,玛雅人迁入南美洲北部地区,建立了已知最早的可可种植园,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大规模种植可可豆 ...
让我们来还原玛雅人制作巧克力饮料的过程吧!简单发酵晒干的可可豆,简单的烘烤,去皮,然后用磨石将它们粉碎、研磨。今天,美洲的许多可可种植园的当地人依旧沿用的加工巧克力食品的方式 ...
玛雅陶瓷盘
展示了一名女子在研磨可可
布鲁日巧克力故事博物馆收藏一个现代人为我们表演当年的玛雅人是如何磨可可豆的 ...
用 Mano(磨石)在 Metate(凹面石磨盘)中,不停的前后研磨,把可可豆磨碎成泥糊状。因为可可豆中含有油脂,所以碾磨出的不是干干的粉,而是粘稠的泥糊状态 ...
古典玛雅可可饮料通常是热的,这种玉米面和可可糊兑上水制成的粥,还包含研磨的辣椒和其他香料。再把混合物反复由一定高度的罐中倒入另一个罐中,直到上面浮起厚厚一层泡沫,做成充满泡沫的辛辣巧克力饮料 ...
这辛辣巧克力饮料名为「 chacau haa 」或「 Xocoati 」发音为 sho-KWA-til,是苦水的意思,但却深受马雅人尊敬,称喻为 “天神的美食” ...从玛雅人手稿和绘有巧克力的陶瓷罐中获得的证据表明,制作巧克力泡沫的方法是将巧克力从高处倒入另一个容器。下图,这个著名的玛雅容器藏于普林斯顿大学,展示了一名女子在宫殿场景中将巧克力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通过从相当高的高度将巧克力从一个花瓶倒入另一个花瓶,搅动液体中带入空气,可可脂会上升到表面,从而形成泡沫。此容器大约制造于公元 700 年,是已知最早的有关巧克力制造的图案 ...
玛雅巧克力杯 一位妇女倾倒巧克力以造出丰富的泡沫
玛雅 公元 700 年 藏于普林斯顿大学延续到阿兹特克人时期也是如此:
图画显示了一个阿兹特克女人从上方将巧克力倒入另一个容器中 ...阿兹特克女人倒出可可使其起泡
Codex Tudela 托德拉抄本 第3页 -
天堂之树
玛雅帝国崩溃后,Aztec 阿兹特克人继续培植可可树,并称之为「 天堂之树 」...
阿兹特克人非常重视可可树,认为可可树赐给了他们智慧和力量。但在玛雅覆灭之前阿兹特克人只能与玛雅人来交易可可豆,以获取稳定的可可豆供应 ...
一个秘密配方。阿兹特克人从玛雅人那里得到了制作巧克力的秘密,这是他们神圣的饮料。为了准备它,可可豆被磨成粉末,还加入了种子或玉米。由此产生的粉末与冷水混合,搅拌直到形成泡沫 ...
图德拉法典中的可可树
藏于美国马德里博物馆
可可被视为一种神圣的物质,是阿兹特克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与生育、生命和维持生计联系在一起。阿兹特克人相信可可具有将人间世界与神界连接起来的力量,从而促进与神灵的交流和供奉 ...阿兹特克人认为饮用巧克力,他们就能获得羽蛇神 Quetzalcoatl 的智慧和知识。羽蛇神通常被描绘成有翅膀的蛇,是善良的上帝,他教男人的农业,天文学,医学和艺术 ...
根据一个阿兹特克传说,羽蛇神将天上的可可带到人间。最终,羽蛇神因为将这神圣饮料送给人类的亵渎行为而被逐出天堂(众神认为只有他们才能享用巧克力)...
阿兹特克的祭司和萨满利用可可在他们的仪式中,以可可豆为祭品献给羽蛇神和其他神祗,相信它能增强他们与精神世界的联系。他们在占卜仪式中消费可可,希望从神灵那里得到指引。在治疗仪式中,可可被用来缓解疼痛和促进身体和精神的健康 ...
还有一些神话讲述可可豆是从神的心脏中出现的,体现了驱动所有生命的精神。这种可可与宇宙心脏之间的联系突显了这种植物在阿兹特克世界观中的重要性 ...
随着人们在中美洲各地迁移,可可生产得到了发展,但这种饮料的消费仍然是上层阶级和战争中士兵的特权。到这时,可可的提神和壮身健体的特性已被广泛认可和接受 ...
人类携带可可豆荚石雕
阿兹特克
1440-1521 年
布鲁克林博物馆阿兹特克战士会在商人的长途旅行期间保护他们,因为珍贵的可可豆对盗贼很有吸引力 ...
阿兹特克统治者要求统治下的居民和被征服的人进贡可可种子,由于其珍贵性,可可豆也是阿兹特克货币的一种形式。在南方的地区,阿兹特克商人将装满可可豆的编织背包步行拖运回阿兹特克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即今天的墨西哥城 ...
这是显示阿兹特克人每年两次从墨西哥南部的可可种植地区征收贡品的图像 ...
豹皮旁边是装满可可豆的袋子,每个袋子上方有五面旗帜,每面旗帜相当于 20 颗豆子 ...
日常生活中可可豆也如同现金,
据认为:
100 颗可可豆可以买到一个奴隶,
20 颗可可豆可以买到一只山羊,
10 颗可可豆可以买到一个妻子或一只兔子,
5 颗可可豆可以买到一个南瓜或葫芦 ...阿兹特克贡税列表
来自蒙德欧 MS. 约 1541 年考古学家估计,阿兹特克的烹调用锅、杯,以及图中这样的盘,每件大约需要花费 40 到 100 颗可可豆 ...
实际上,人们认为阿兹特克的奸商曾经伪造过可可豆!
《巴迪亚努斯抄本》(Badianus Codex)
又称《印第安人药草小书》(Libellus de Medicinalibus Indorum Herbis)
1552 年阿兹特克草药书,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阿兹特克草药学手稿
藏于梵蒂冈博物馆 -
Chocolatl 巧克力特尔
与较早的玛雅人一样,阿兹特克人也饮用加了香草和辣椒的苦味巧克力饮料,他们称巧克力为 Chocolatl 巧克力特尔 意思是热的苦水 ...
浓郁、带有泥土气息的味道,微苦,掺杂了不少玉米粉和别的物质的缘故,颜色看上去很淡,呈现了其自然状态和高营养含量 ...
一些学者认为 chocolatl (cho coh la till 是用来指称巧克力的阿兹特克词汇。另一些人认为 chocolatl 实际上是一个西班牙语合成词,混合了阿兹特克词汇 cacahuatl (kah kah WAH till - “苦水”)和玛雅词汇 chocol haa (cho cahl HA - “热水”)...
在阿兹特克帝国的鼎盛时期,这种用可可制成的苦涩饮料最初被称为 “Xocoatl”。在仍被现代墨西哥多个地区使用的纳瓦特尔语中,其名称源于 “xoco”(意为苦或酸)和“atl”(意为水)。阿兹特克人创造的配方是 “cacahóatl”(可可)和 “póchotl”(白木棉)与冷或温水混合。另一种被广泛认可且有争议的版本认为是 “chocolatl”,将其分解为“choco”(意为巧克力色和黄色调),而非其味道,然后是 “atl”(意为水)...
与玛雅人类似,阿兹特克人也把巧克力做成多泡的苦味饮料。他们加入玉米粉、辣椒、香草豆和黑胡椒。不同的成分改变了饮料的口感、味道、颜色和用途 ...
为了在宗教仪式中使用深血红色的巧克力
阿兹特克人加入 Achiote(胭脂树的种子)阿兹特克人将可可豆引向世界,他们可能最先在巧克力和性欲间建立起了联系。阿兹特克人坚信,巧克力的独特香味和深褐色光泽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催情效力,因此在宫廷药师的推荐下,阿兹特克皇帝 Montezuma II 蒙特祖马二世(约 1466-1520 年)每天喝掉 50 杯的巧克力特尔,因为它能提供能量,增强性能力 ...
蒙特祖玛二世用一个金色的杯子喝他的巧克力。据说,他常常在俯瞰特斯科提兰湖的阳台上享用巧克力,喝完就直接把杯子扔进水里。他从不重复使用同一个杯子,这种浪费无疑为埃尔多拉多,这个由黄金建造的城市的传说增添了色彩 ...
至于阿兹特克国王的性能力究竟如何,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有关巧克力能增强性能力的秘密,却经由美洲,传至欧洲,散布到全世界 ...
描述蒙特祖马二世仪式性饮用巧克力特尔
插图来自墨西哥的博加利亚抄本 约1500年阿兹特克人
饮用巧克力特尔
的高脚杯古典时期的玛雅社会中,大部分人只在必要时饮用巧克力,尽管它特别受到皇室的喜爱。但在阿兹特克社会中,可可豆是相当昂贵的财富——作为统治者的贡品、市场上的交易货币和献神的祭品。只有那些有足够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的阿兹特克精英(统治者、祭司、华丽的战士和受人尊敬的商人)才能品尝到巧克力饮料 ...
-
第一个接触可可豆的欧洲人 — 哥伦布
公元 1492 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1502 年 5 月 9 日开始他前往美洲的第四次航行旅程,1502 年 8 月 15 日到达现在洪都拉斯的瓜纳哈,哥伦布才成为第一个接触可可豆的欧洲人 ...
这一天,哥伦布遇到了一艘装满货物的阿兹特克人的独木舟。哥伦布派人登上独木舟,将船上的人员和货物都带到了他的卡拉维尔号上,在这个过程中,西班牙人注意到,每当可可豆掉下来,许多土著人会立即弯腰捡起来。由于没有翻译人员,他认为这些豆子是杏仁,所以没有重视它们。哥伦布从未了解到土著人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些豆子。哥伦布自己也从未品尝过巧克力 ...
从这次旅行中,这位伟大的探险家带回了许多东西到欧洲:黄金、白银和可可豆,当做奇珍异宝献给西班牙王室,展示给卡洛斯国王五世。可是,当时并没有人对它感兴趣 ...
20 年后,西班牙将领埃尔南·科尔特斯征服墨西哥后,再次将可可饮品带回,敬献给西班牙国王 ...
但实际上是来自西班牙的征服者最先发现可可豆原来是「长在树上的银子」。1513年,西班牙人 Hernando de Oviedo y Valdez 埃尔南多・德・奥维多・伊・巴尔德斯(1478 年-1557 年)告诉别人他用了 100 粒可可豆买了一个奴隶 ...
-
一试倾心之后的贪婪
在今天,当我们品尝着美味的巧克力时,很少会有人知道,现在的巧克力是通过屠杀、流血冲突、和残忍的殖民开拓,传入 16 世纪的欧洲 ...
虽说是哥伦布首先发现可可豆,然而,第一个品尝这种泡沫饮料的欧洲人可能是西班牙征服者 Hernán Cortés 埃尔南·科尔特斯 ...
Hernán Cortés
埃尔南·科尔特斯(1485-1547)1519 年 4 月,当狂妄的西班牙征服者埃尔南·科尔特斯在墨西哥塔巴斯科州登岸时,墨西哥皇帝蒙特祖马二世以为是羽蛇神按传说预言从大海中回到墨西哥。蒙特祖马二世皇帝热情款待这位「羽蛇神」,并且对他言听计从 ...
蒙特祖马二世把略带苦味但他深信具催情作用的巧克力饮料介绍给科尔特斯,科尔特斯立刻被这种神奇的饮料吸引。并在蒙特祖玛的宫廷中观察到如何将可可豆制成巧克力,他是第一个了解这一过程的欧洲人。蒙特祖马二世更将可可种植园进贡给他,于是科尔特斯拥有了第一个以西班牙名义命名的可可种植园 ...
科尔特斯的同伴贝纳尔·迪亚兹后来回忆说,“他们有时会给他端来用纯金杯子盛的某种用可可制成的饮料。”
当科尔特斯到达阿兹特克首都 Tenochtitlan 泰诺克提斯兰(如今的墨西哥城)后被当地的文明所震惊 ...
两年后,贪心的他们凭着西班牙式的冷酷无情、一些所谓的英雄主义,运用着高超的军事技术和相当的运气。将当地朴实的土著居民残忍的杀害,并掠夺了他们所有的财富 ...
就这样,经历了许多世纪的古老王国毁灭了,西班牙人将阿兹特克的蒙特祖马王朝以血腥统制划上了句号 ...
-
宫廷的奇珍
经过了这场血腥的掠夺,当科尔特斯于 1528 年从墨西哥返回西班牙时,带着大量的当地文明和奇珍异宝,离开了 Tenochtitlan 泰诺克提斯兰(如今的墨西哥城)。也满载了可可豆和泡制巧克力的工具和配方回到西班牙 ...
“这种神奇的饮料是最健康的东西,也是世界上任何你能喝的东西中最好的营养来源,可以增强抵抗力,对抗疲劳。一杯这种珍贵的饮料可以让一个人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行走一整天。” 科尔特斯向国王和王后介绍 ...
由此,可可豆出现在了费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共同治理的西班牙宫廷。但是,当巧克力到达西班牙时,苦涩的味道并不受皇室和贵族的欢迎,但修道士们知道它的价值 ...
-
修道院僧侣的秘密
但是,制作巧克力的配方被隐藏在了西班牙的修道院中。并且配方被视为不可公开的秘方。这些修士的任务是将进口的可可豆加工成热巧克力供西班牙贵族享用。他们严格保守巧克力制作的秘密,使欧洲其他地区在近百年内都无法得知 ...
1534 年,陪同科尔特斯前往墨西哥的方济各会修士将第一批可可豆和巧克力配方送到了西班牙阿利坎特省的 Monasterio de Piedra 皮德拉修道院的院长 Antonio de Alvaro 安东尼奥·德·阿尔瓦罗神甫手中。所以,在欧洲第一次制作和品尝巧克力的是修道院僧侣 ...
Monasterio de Piedra 皮德拉修道院
阿利坎特省阿拉贡 Nuevalos 村在这座始建于 12 世纪末的修道院厨房中,今天你依然可以参观“皮德拉巧克力历史”展览。历史和自然的财富使皮德拉修道院成为欧洲最美丽的地方之一 ...
修道院的僧侣们负责像阿兹特克人一样制作饮用巧克力,并做了一些修改。秘方记载于 1530 年撰写的史记内:「 取 30 粒可可豆,注入 1 夸脱(即 1/4 加仑)水,然后加热并辗成粉末,再加入一种橙红色的天然色素和香料调匀。」
当巧克力到达西班牙时,苦涩的味道并不受皇室和贵族的欢迎,但修道士们知道它的价值。在修道院和教堂里,他们知道如何利用巧克力的能量来克服斋戒,获得工作的力量。以使布道更方便,并抵御冬天的寒冷。通过这种方式,可可在僧侣饮食中成为平常的食物。尽管如此,它的使用方式与今天相去甚远,因为它更多是作为药物来治疗腹痛等疾病的苦味饮料 ...
在《阿特-巧克力》的渊源中:《用于学习墨西哥语的阿特》( 1547 年),这是由一位欧洲人编纂的第一部纳瓦特尔语语法书,作者是弗朗西斯科会修士安德烈·德·奥尔莫斯,他是墨西哥首位大主教/“印第安人保护者”胡安·德·祖马拉加的助手,在第 32 页中,可可一词 “coatl” 被译为 “Cacao” ...
证据表明,在墨西哥中部的西班牙语中,直到17世纪中期,可可被称为 cacao ...
多年来,西班牙的巧克力配方开始适应更欧洲的口味。与阿兹特克人将辣椒混入巧克力中不同,西班牙人选择了来自加那利群岛的甜甘蔗,发现饮料变得愉快而美味。还混合了茴香、肉桂和黑胡椒,饮品被端上时是滚烫的 ...
西班牙人并未真正改变生可可豆加工制造成巧克力饮料的方法。当地土著人仍然承担着从收割豆荚到发酵、干燥、清洗、烘烤可可豆的一系列工作。但是,西班牙人引入了一种新的工具 Molinillo 莫利尼略。Molinillo 是一种木制搅棒,可以轻易地把巧克力打出丰富的泡沫 ...
这幅法国版画是 Philippe Dufour 菲利普·杜福尔 1685 年作品《咖啡、茶和巧克力的新奇有趣手册》中的扉页插图,描绘了一位身着羽毛服饰、手持武器的奇思妙想中的阿兹特克人。左边的地上放着一只西班牙风格的瓷质可可杯,右边则是一只长柄的南美巧克力壶,以及用于搅打泡沫的 Molinillo 莫利尼略 ...
然而,历史记录中没有提到阿兹特克人使用木搅拌棒或搅拌棒。分析和图像证据所示,阿兹特克的精英们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后才开始用 molinillo 泡制巧克力的。时至今日,Molinillo 莫利尼略仍在广泛使用 ...
在一些礼仪盛会上,对巧克力的需求量十分巨大,甚至一个晚上就需要上千壶这种饮料。这种饮料是用成块的可可豆(一种粗制的巧克力块)做成的。在当时的西班牙,把这种巧克力饮料当作使人兴奋的催情药。作为只是贵族的附属品,女人们是没有权利喝这个的。它作为只有男人才能享用的珍贵的煎汤 ...
可可和食糖都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了保障巧克力需求,西班牙在殖民地建立种植园来种植这些作物。种植园的劳动力既有雇佣劳动力,也有奴隶,第一批因为巧克力的缘故而成为奴隶的人是中美洲人 ...
很长一段时间,可可制品一直是西班牙贵族间秘而不宣的享受。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的风味及其医疗功效,特别是壮阳功效 ...
1585 第一批官方的可可豆从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开始运往塞维利亚 ...
-
“Chocolate”这个词首次出现
大约在 1580 年,“chocolate” 这个词出现在欧洲和墨西哥的文献中。来自纳瓦特尔(阿兹特克语)chocolatl 或 cacahuatl"。一些人类学家认为这是一个原住民的词,没有被英文化 ...
-
声名远播
令人惊讶的是,西班牙人竟将可可豆的制作工艺保密了近一百年。虽然起初被西班牙王室小心奕奕看守着,但最终却被委托来加工可可豆的西班牙修道院僧侣泄漏了这个秘密。辗转流传到 Spanish Netherlands 西属尼德兰(包括今日的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德国北部的部分地区)...
一个传说提到,一群英格兰海盗从一艘西班牙船上劫掠了巧克力,并把它引入英格兰 ...
另一个故事说,1606年,意大利商人 Anton Carlettie 安东尼奥·卡拉莱蒂在西班牙进行商务旅行时购买到了巧克力的秘密。成功打破了西班牙培植可可树和买卖可可豆的垄断局面,将珍贵的可可豆传入意大利。从此,巧克力传播到了德国、奥地利和瑞士 ...
第三个故事说,嫁给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西班牙王室公主是第一个把巧克力的非凡风味 “说漏嘴” 的 ...
1615 年,14 岁年轻貌美的西班牙公主、西班牙菲利普三世的女儿 Anne of Austria 安娜·奥斯蒂,带着她对巧克力饮料的热爱进入法国王宫,嫁给同样 14 岁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她和她的随从都热爱喝巧克力,而为她准备这款饮料的贴身女侍更被法国皇室昵称为“蒙莉娜”(取自可可搅拌棒 Molinillo 的叫法)。在十年之间,巧克力不仅成功的攻占了凡尔赛宫,也成为全法国贵族与文化圈的社交场合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
直到 1643 年路易斯十三世去世后,成为摄政王的女王就强加了她对巧克力的品味。马扎林红衣主教本人雇用了在意大利招募的个人巧克力制造商。在凡尔赛中,巧克力成为大型时尚:它在每个星期一,周三和周四在庭院的沙龙中提供服务 ...
《彭提埃夫尔公爵一家》1768年,Jean-Baptiste Charpentier le Vieux 让-巴蒂斯特·夏尔佩特尔·勒·维尤画。描绘的是一个法国贵族家庭在享受热巧克力。
路易十四的妃子 Marie-Therese 玛丽-泰蕾丝,另一位喜爱巧克力的西班牙公主,巩固了巧克力在法国宫廷中的主导地位。据说她心目中只有两个爱人,就是国王和巧克力。凡尔赛更立规定只有上流社会才可享受这人间极品,他们所饮用的巧克力非常浓和起泡的 ...
这些特性仅加速了它的传播,巧克力迅速在法国的国王和王后中流行起来,事实上,巧克力变得如此受欢迎,贵族们甚至雇佣了专门的糖果制造商为他们每天制作巧克力 ...
瓷砖上绘画,由 Llorenç Passoles 的工作室于 1710 年制作,描绘了一个上层阶级家庭花园里的接待会。在其中一个场景中,仆人们在一系列步骤中仔细准备巧克力。
以液态形式饮用的这种异国风情被其他神秘成分如咖啡、肉桂和香草调味,这些成分被认为具有药用或类似药物的特性。最重要的是,法国宫廷认为巧克力是一种春药,因为它具有提神作用,并且具有阿兹特克的根源,这在法国贵族的观念中意味着它非常性感。1702 年,一位医生报告称,“巧克力的特性刺激了爱神的激情” ...
1. 基础成分 经过烘烤后,可可豆被研磨并与其他香料如香草、肉桂和糖混合,制成细腻的糊状物。然后将其塑形成块 ...
2. 融化 将巧克力块放入铜罐中加热,一根长搅拌棒通过盖子上的孔插入以搅拌融化的巧克力 ...
3. 倒出 然后将巧克力饮料倒入一个带有铰链盖子和手柄的瓷或银质或铜质的壶中 ...
4. 喝取 巧克力用小杯子(称 为 jícaras 或 pocillos )热饮,这些杯子是放在特别设计的托盘( 称为 mancerinas )上提供的 ...
后来,他们的儿子路易十四更对巧克力饮料的普及化影响深远。1659 年 5 月 28 日,当时路易十四授予了索松公爵的首席侍从 David Chaillou 大卫·沙伊洛在巴黎开设了第一家巧克力工厂,在法国全境独家制造、销售和分销巧克力 29 年的特权。一个官方的巧克力独家经销商诞生了!...
两年后,大卫·沙伊洛在巴黎的 Arbre-Sec Rue 阿布雷塞克街开了他的第一家店铺卖热巧克力,这里的老绅士们也能像贵族那样品尝到这种来自阿兹特克神明的饮品 ...
我们可以从法国童话作家阿依诺夫人到王室做客的经历中,得知当时的人是如何慎重其事的饮用巧克力,她于 1679 年时写道:
“他们接下来端上的是巧克力,每一个瓷杯都放在一个有黄金镶饰的小碟子上,而糖则放在同一款型的小碗里。我们有冰巧克力,也有热巧克力,还有另一种是加了牛奶与蛋的巧克力,配有小饼干和小面包吃。” ...十八世纪法国家庭中的巧克力饮用场景绘画,中间绿衣的仆人举着巧克力壶。
FrançoisBoucher 弗朗索瓦·布歇 油画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1659 年,巴黎开设了第一家巧克力糖果店 ...
-
流行伦敦的巧克力屋
伦敦的街道是伟大故事的保证,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他们拥有一种独特的流行习俗:巧克力屋 类似于主角饮料的酒吧或小酒馆 ...
1657 年,全球第一家巧克力屋在英国伦敦隆重开业,在伦敦 Bishopsgate 比肖普盖特街(主教门街),这是一家法国人在伦敦开设的店铺。
在 1657 年 6 月 16 日至 22 日(星期二)的《公众广告报》上,我们看到如下内容:“在皇后街的主教门街,有一家法国人的房子,出售一种极好的西印度饮品,名为巧克力,随时可买到现成的,也可按合理价格买到未加工的。” ...
英国人与可可豆的首次接触是在 16 世纪末,英国的私掠船经常袭击西班牙的船只。1579 年,一位英国船长将一船西班牙的可可豆烧掉了,因为他以为这些是羊粪!1650 年,在英国伦敦首次记录到销售巧克力。1655 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牙买加岛及其可可种植园后,开始进口可可 ...
巧克力被宣传为来自印度群岛的异国饮品,由于当时的可可豆非常昂贵,唯独最富有的上流人士才可以品得到。但随着可可豆价格逐渐回落,这类巧克力茶座纷纷开业,成行成市,甚至开始取代咖啡店、茶室和酒吧。可可豆种植也逐渐成为一项高盈利的商业活动 ...
与中国茶和中东咖啡的引入同时,很长一段时间,巧克力饮料一直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 ...
这里的并非我们如今饮用的那种香甜巧克力:这种混合饮品含有糖、玫瑰、橙花和茉莉花、香草、柑橘和其他香料,带来了新的花香。与中美的食谱相比,增加了杏仁、开心果和榛子的使用 ...
英国人认为这种饮品是一种万能药,可以治疗肺结核。这种饮品在巧克力屋风靡了近一个世纪 ...
起初,巧克力屋只对男性开放,女性被禁止入内。在这些场所,伦敦的商人、政客、艺术家和其他社会名流汇聚一堂。他们讨论生意、政府、哲学;传播流言蜚语,策划阴谋诡计。这些地方的名声如此之差,以至于巧克力屋被戏称为 “伦敦最时髦的地狱” ...
在巧克力屋中不供应酒精饮品,历史学家认为这有助于让在那里进行的交谈和达成的协议更具严肃性。总体而言,这些地方有一种更强烈的秩序感:它们虽小却很雅致,有着木制的墙壁和某种神秘的氛围。巧克力屋收取一枚硬币作为入场费,这包括了入场权以及翻阅当天报纸的权利。之后,人们可以购买一杯越来越贵的巧克力,然后坐在公共桌旁与其他男士交谈 ...
英国作家佩皮斯曾在他的《日记》中记载了他如何享受巧克力饮料,而狄更斯与史蒂尔等其他作家也在他们的作品中提到了 “巧克力屋” ...
巧克力饮品在当时是价钱昂贵的奢华享受,由于英国政府课税相当重,因此,可可豆常以走私的方式进入英国 ...
当英国首相格莱斯顿于 1853 年调低巧克力税后,巧克力的价格下跌,不是有钱人终于也能享受巧克力的滋味了 ...
荷兰画家雅各布·戈尔
在17世纪末或18世纪初
创作的喝巧克力的描绘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如同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一样,欧洲人也发展出了他们自己独特的饮用巧克力的礼仪 ...
他们甚至为巧克力设计了精美的瓷质和银质餐具,这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
瘦高的壶有银质的、铜质的、瓷质的 ... 都会配有一根搅拌棒 Molinillo 莫利尼略,可以轻易地把巧克力打出丰富的泡沫 ...
对巧克力的渴望创造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奴隶市场,因为直到 17 世纪早期到 19 世纪晚期,可可豆的繁重和缓慢的加工过程都是手工完成的。随着可可种植园的扩展,英国、荷兰和法国的殖民者进行了殖民和种植。随着中美洲工人的枯竭,主要是因为疾病,可可豆的生产往往是由贫困的工资劳动者和被奴役的非洲人完成的 ...
19 世纪初,葡萄牙人开始将可可树的枝条移植到他们的非洲殖民地。1822 年,在圣多美岛上首次成功移植到非洲。到 20 世纪初,尼日利亚、黄金海岸和科特迪瓦的可可种植园已经广泛建立。英国人将巧克力带到了他们的远东殖民地,如锡兰(斯里兰卡)。荷兰人将其带到爪哇和苏门答腊,西班牙人将其带到菲律宾 ...
-
首款供食用而非饮用的巧克力
正当全欧洲仍然将巧克力视为极品饮料之际,伦敦的 “咖啡磨坊与托巴斯卡卷饼店” 的甜品师傅发挥创意,将可可粉加入蛋糕当中制作出手指大小西班牙风格巧克力卷,这是全球首款利用巧克力烹调的美食,这是托西里卷饼(Tootsie Roll™)以及现代巧克力的前身,是供食用而非饮用的 ...
另一款新创意在十七世纪末出现,继而于十八世纪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在法国兴起,就是巧克力糖。法国人将巧克力糖放入精致的糖果罐中随身携带,方便随时享用 ...
1690 年,英裔爱尔兰籍的医生兼自然学家 Hans Sloane 汉斯·斯洛恩将牛奶加入巧克力饮品中,使其口感更加可口 ...
-
由比利时布鲁塞尔流传到瑞士苏黎世
当时的比利时已经成为享负盛名的巧克力中心。苏黎世市长 Heinrich Escher 海因里希·埃舍尔在比利时发现了这款人间极品,决定将巧克力饮料引入瑞士,怎料此举竟然带来了深远而美妙的影响。但瑞士的巧克力制造业却在 100 多年后才开始 ...
当时的比利时还属于西班牙,所以可以得到可可豆和巧克力食谱,同时,刚果一个种植可可树的地方是比利时的殖民地,所以这也令比利时成为世界性的巧克力中心打好了基础 ...
在 18 世纪的意大利,香料味被融入了巧克力之中。茉莉味巧克力是托斯卡纳大公科西莫三世宫廷的特色食品。他和他的妻子玛格丽特·路易丝·奥尔良夫人喜欢饮用带有各种香味的巧克力。此外,还加入了麝香、龙涎香、柠檬皮和柠檬果皮等托斯卡纳地区的其他食材 ...
一份来自 18 世纪的匿名日常用药书中的配方: “取 1 磅糖和 5 盎司巧克力混合均匀,放入 2 勺葡萄干,浸泡在玫瑰水中,加入少许麝香和杏仁油,用研磨器将所有材料充分搅拌均匀。倒出并放入模具中,放在烤盘上晾干,每天翻动一次。” ...
1730 年,Richard Brookes 理查德·布鲁克斯指出,巧克力可以以固态形式食用。当时,巧克力仍仅以饮料的形式被人们消费 ...
-
卡尔·林奈给可可树命名 Theobroma cacao
Cocoa Tree 可可树的现代科学名称 Theobroma Cacao 是由瑞典植物学家 Carl Linnaeus 卡尔·林奈在 1753 年确立的。Theo “众神之神” broma “食物” Theobroma Cacao 在希腊语中意思是 “可可 众神之食”...
而可可 cacao = cocoa 一词是西班牙语对玛雅人对可可的称呼 “kakawa” 一词的适应 ...
-
第一个在德国成立的巧克力工厂
德国最早的巧克力工厂之一是 Wilhelm von der Lippe 威廉·冯·德·利普王子于 1756 年在 Steinhude 施泰因胡德建造的工厂。用 “制造厂” 这个名称会更合适,因为巧克力仍然只通过手工生产。威廉·冯·德·利普从葡萄牙招募了受过良好培训的巧克力制作工人 ...
但要数对巧克力味道带来大突破,则非英国莫属了。1746 年,一群巧克力爱好者创立首个巧克力俱乐部,并且构思以牛奶代替水冲调巧克力 ...
-
工业革命如火如荼
1776 年,法国人 Doret 多雷特发明了一种机器,能够将可可豆研磨成糊状物 ...
1780 年,在英国的布里斯托尔,Joseph Storrs 约瑟夫·斯托尔斯创办了一家巧克力糊制造厂。1795 年,他的儿子 Joseph Fry 约瑟夫·弗里在英格兰布里斯托尔的巧克力工厂里安装了一台蒸汽发动机,来研磨可可豆。这使得能够大量生产巧克力糊,用于制作巧克力饮料、糖丸、蛋糕、糖果以及医疗制品 ...
-
瑞士人的巧克力工厂
苏黎世市长 Heinrich Escher 海因里希·埃舍尔从布鲁塞尔引入巧克力后 122 年,1819年,Francois Louis Cailler 弗朗西斯-路易斯·卡耶尔在意大利学到了巧克力制作的秘密后,在日内瓦湖畔的 Vevey 韦威建立了第一家巧克力工厂 Cailler 工厂,他通过半自动化生产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巧克力的质量和产量,使巧克力第一次成为大众消费得起的食品 ...
在日内瓦湖畔的韦威建立的瑞士第一家巧克力工厂 Cailler 工厂 ...
一些瑞士巧克力先驱奠定了瑞士巧克力现在享有的世界声誉。Rodolphe Lindt 鲁道夫·莲、Philippe Suchard 菲利普·舒哈德、Daniel Peter 丹尼尔·彼得和 Henri Nestle 亨利·雀巢都是与巧克力相关联而让人垂涎的名字 ...
Rodolphe Lindt 鲁道夫·莲 (1855 - 1909)
鲁道夫·莲是生产出第一款能融化的巧克力(即软糖巧克力)的第一人。在连续数日于狭窄的搅拌槽中加工巧克力的过程中,他首次发现了我们如今所知的 “研磨” 效果,并将其融入生产方法中,开发出了沿用至今的设备 ...Philippe Suchard 菲利普·舒哈德(1797 - 1884)
1824 年,舒哈德在尼谢尔特开设了糖果店,随后在塞里耶尔斯开办了一家巧克力工厂,每天能生产 25 至 30 公斤的巧克力。后来,在 1880 年,他在德国洛拉赫开设了一家生产巧克力的分厂 ...Daniel Peter 丹尼尔·彼得(1836 - 1919)
1875 年,Daniel Peter 丹尼尔·彼得经过八年的试验,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块牛奶巧克力 ...Henri Nestle 亨利·雀巢(1814 - 1890)
亨利·雀巢完善了炼乳的制作工艺。正是这种炼乳,使得亨利·雀巢能够让丹尼尔·彼得将牛奶巧克力的生产实现工业化 ... -
分离出了可可脂
在 1828 年荷兰化学家 Coenraad Johannes van Houten 科恩拉德·约翰内斯·范·霍滕发明了可可压榨机之前,巧克力一直被视为贵族的饮品 ...
这一发明彻底改变了巧克力的制作工艺,得益于他发明的液压压力。他首次将可可脂分离出来,剩下的干物质,随后将其碾碎制成可可粉 ...
这彻底改变了可可的制作,甚至为固态巧克力的发明铺平了道路。巧克力然后进入工业时代,机械化导致价格下降,这使得征服更广泛的受众成为可能 ...
-
喝的巧克力变吃的巧克力
1845 年,瑞士人 David Sprüngli 大卫·史宾利和 Rudolf Sprüngli 鲁道夫·史宾利父子在苏黎世老城区的一家小糖果店中制作出了第一块固态巧克力。该产品以 “大卫·史宾利父子” 这一品牌进行销售,一经推出便大获成功 ...
两年后的 1847 年,父子俩于苏黎世成立了全球首家固体巧克力厂 ...
-
幼滑的秘密
尽管固体巧克力已经出现,但是口味和口感都不是很理想 ...
1847 年,英国的 Francis Fry 和 Joseph Fry 兄弟在可可浆中添加额外的可可脂,再加入糖和香料,制成了可咀嚼的巧克力块,即现代巧克力的原型。现今巧克力的制作基本都沿用这种组成 ...
作为饮品时,巧克力加牛奶非常容易混合,但是固体巧克力加入牛奶时,不仅混合困难,也无法成型。1875 年,瑞士人 Daniel Peter 丹尼尔·彼得发明了牛奶巧克力 ...瑞士人一直孜孜不倦改良产品,最终在 1875 年取得成果。Daniel Peter 丹尼尔·彼得的邻居 Henri Nestle 亨利·雀巢(没错,就是那个雀巢)正在开发一种婴儿食品,用到了牛奶的浓缩品炼乳。受此启发,彼得将炼乳加入巧克力中,创制出牛奶巧克力。由于其均衡的口感,牛奶巧克力成为了今天消费量最大的巧克力品种 ...
1879 年,位于瑞士伯恩的 Rodolphe Lindt 鲁道夫.莲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巧克力研磨器 “精炼机”,经过精磨精炼不仅能使巧克力变得光滑细腻、入口即化,而且尝起来是前所未有的美味。此一发明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巧克力永远改变了 ...
鲁道夫.莲致力于改进巧克力的品质,废寝忘食地钻研方法。据说有个周末,身心疲惫的莲在回家时,忘了关巧克力研磨机的电源。周一上班时,发现多转了几天的巧克力变得非常细腻香滑 ...
研究发现,在这个研磨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包括我们熟知的美拉德反应(糖酯化反应)。现在,精炼已经是巧克力生产的标准工序之一 ...
下图是精磨精炼后的对比 ...
凭借这项发明,鲁道夫.莲成为了有史以来首位能够生产出我们如今所熟知的巧克力的巧克力制造商 Lindt 瑞士莲。他的入口即化巧克力对于确立瑞士优质巧克力在全球的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将工业化推入新时代 ...
自此,巧克力变得美味又爽滑、方便又实惠,更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
-
比利时 Praline 夹心巧克力面世
比利时的夹心巧克力是世界闻名的甜点,内馅可以是软的或液态的。这些甜点可以追溯到 1857 年,当时布鲁塞尔的一位药剂师 Jean Neuhaus 简·纽豪斯在药物表面裹上美味的巧克力来改善药物的苦味。后来,在 1912 年,他的孙子 Jean Neuhaus Junior 简·纽豪斯·朱尼尔用美味的甜馅代替了药物,并将他的发明命名为 Praline 夹心巧克力 ...
当你听到 “praline” 这个词时,你可能会想到那些夹着各种馅料的巧克力糖果。或者,你可能会争论说 praline 就是裹着焦糖的坚果。这两种想法都是对的 ...
比利时首先想出将美味的奶油、杏仁软心和其他果仁放入巧克力中间,成为小小的软心巧克力。再做成漂亮的花式造型 ...
不过,说到 Praline 果仁糖的起源,早在 1671 年,法国 Du Plessis-Praslin 公爵的厨师不小心把煮融了的糖浆倒在杏仁碎片上,公爵品过这款意外之作后赞不绝口,并以自己的名子命名 ...
1926 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巧克力大师 Draps 先生想要开展自己的事业,他决定辞职并在家中的地下室开设自己的巧克力公司。全家齐上阵销售他们自己研制的漂亮的 Godiva 高迪瓦夹心巧克力 ...
巧克力不再是闭眼只用味蕾享受的美食,它变得缤纷艳丽、妩媚动人,常常使人在视觉的欣赏与味觉的享受间难以取舍。口味也层出不穷、异彩丰呈... 从此 Praline 夹心巧克力以漂亮的造型,丰富的口味成为巧克力世界的新宠儿 ...
-
巧克力棒随着军队的配给风靡全球
巧克力的发展也受到战争的影响而风靡全球,它因其含有的咖啡因和糖的双重刺激作用而备受青睐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维多利亚女皇将巧克力作为送给军队的圣诞礼物。在 1930 年以前,巧克力条都是所有英军士兵每天的配给品。二战更是美国大兵鼓舞士气必不可少的装备 ...
时至今日,军队仍相信巧克力可补充体力,所以不少国家的军用后备食粮亦有巧克力的存在,巧克力甚至跟随航天员上了太空! ...
史话军用巧克力 ...
从阿兹特克战士开始,巧克力饮品就是奖励它们特供 ...
在北美的殖民时期,军事牧师被配给一定数量的巧克力,其中包括:“一个旅的牧师只能每月抽取六加仑朗姆酒,或者四磅咖啡或巧克力“...
在独立战争期间,军官们经常吃巧克力早餐,大陆军成员每月根据等级分配巧克力;上校和牧师收到四磅巧克力,少校和上尉三磅,中尉两磅,以此类推。当时士兵们热切地饮用它,不是以我们今天众所周知的棒状形式,而是将其制成热巧克力。他们收到的巧克力是一种由磨碎的可可粒制成的块,他们将其刨入沸水中制成热巧克力。这种饮料被认为是令人满意的和恢复活力的,对于疲惫的士兵来说,它是完美的提神剂 ...
第一块巧克力棒是由约瑟夫·弗瑞在 1847 年于英国创造的,而 Cadbury 早在 1868 年就开始在那里出售单个的巧克力糖果盒,但直到全球战争爆发,巧克力糖果棒才真正普及起来 ...
近期,维多利亚女王于 1900 年委托制作的巧克力最近被发现,藏在英格兰诺福克郡奥克斯堡大厅阁楼的战争头盔内。这块 120 多年历史的巧克力棒仍保留在原来的包装纸和锡盒中,藏在属于第 8 代男爵亨利·爱德华·帕斯顿-贝丁费尔德爵士的头盔里,他曾参加过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1902 年)...
这盒巧克力是维多利亚女王,在 1900 年送给在南非的英国军队以鼓舞士气的一批巧克力中的一盒。巧克力棒由 Cadbury 吉百利、Fry 或 Rowntree 制造。
原本打算让每个士兵和军官都收到一盒,盒子上写着 “南非 1900” 和 “祝你新年快乐” 的字样,女王的笔迹 ...
第二次布尔战争发生在大英帝国和两个独立的布尔国家之间,它们争夺南非的控制权。由于这是女王的礼物,许多士兵保存了他们的盒子,有些人将它们送回家保管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军队就开始给士兵们送巧克力来鼓舞士气和精力。1914 年 12 月,约克市向所有在军队服役的约克人送去了一盒巧克力的圣诞礼物。这样做是为了让士兵在远离家人和朋友的圣诞节期间体验到家的滋味。上面写着:”约克市长 John Bowes Morrell 和警长 Oscar F. Rowntree 向所有为国王和国家服务的约克人送上圣诞快乐和新年快乐的祝福,1914 年圣诞节。1915 年,每个英国海外士兵都收到了一个 “乔治国王巧克力盒” ...
1919 年,351 野战炮兵的两名士兵在 “路易斯维尔” 号军舰上接收来自欢迎每艘到达港口的军队的救世军妇女送来的巧克力 ...
可可粉的发明使 “巧克力” 更便于士兵在战役中携带和准备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就开始使用巧克力作为辅助的军粮。在真正的野战口粮发明之前,YMCA 志愿者经常为部队提供热可可。在军队尚未建立自己的士气、福利和舒适服务的时代,基督教青年会承担了这一角色,将 25,000 名志愿者派遣到从埃及到法国的军事单位和基地。因其徽章而被称为,他们被称为 “红三角人”,他们在靠近战场的地方设立了舒适的小屋和食堂,士兵们可以在交火后来这里取食、抽烟和一杯又一杯热腾腾的热可可 ...
一战时,在欧洲大陆作战的美国陆军,在错综复杂的堑壕战中,因为补给需要穿越同盟国炮火封锁线,得不到足够的补给是常事。于是,美国陆军从美国几大巧克力制造商那里,订购了大量 10 到 20 公斤重的大巧克力块,然后漂洋过海运到欧洲前线。在前线,再由军需官将巧克力切碎之后,分发给每个美国士兵。因为当时的巧克力不存在什么军用型民用型,军队用的巧克力口味与国内市面上销售的巧克力没啥差别。很多美国大兵也不是把巧克力当作军粮,而是当作一种零食来吃的 ...
一战时,巧克力对美军来说只是分发给军人的零食,并不是标准配给。但由于巧克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优秀表现,美国陆军考虑装备一种专门军用的巧克力,作为最紧急时期的救命军粮。1937 年,美国陆军军需长派遣保罗·洛根上尉,去拜访了好时巧克力公司的新任总裁威廉·莫里斯,提出了军用巧克力的要求 ...
保罗·洛根上尉传达了军方的要求,看起来有些古怪,主要是四条:
1、重4盎司(110克)
2、高热量
3、抗高温
4、“口感仅仅比煮熟的土豆略好”没想到,军方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巧克力不好吃。这让莫里斯抓耳挠腮,不知道军方什么用意。最后,还是保罗·洛根上尉解释:我们也是没有办法。一战的时候,我们的士兵拿到补给,就把他们认为难吃的东西随便丢掉,捡自己认为好吃的东西吃。一些战斗中,我们发给他们巧克力,让他们不要吃,要作为最后救命的紧急食物,必须有军官命令才能吃。结果呢?等到军官下令的时候,所有的巧克力都被他们偷吃了。我们的士兵很喜欢巧克力,把他们当作零食,随时随地咬上几口。如果依靠军纪去惩罚,恐怕整个美国陆军都要解散了,法不治众吗。没有办法,我们只能要求这种巧克力尽量难吃一些,让他们一想到就要吐,这样士兵们才不会偷吃。
好时公司总裁和首席工程师惊得目瞪口呆,但还是照做了 ...1937 年夏天,这种巧克力被军方进行了野外实验,证明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意思的是,参加实验的美国大兵却不太满意:这种玩意,最多比没有食物要好一些而已!还有的美国大兵说:这就是古代水手用来救命的面包干(没有味道,里面还有很多虫子)!
有意思的是,由于这个巧克力为保罗·洛根上尉投标,所以这种巧克力一度被称为洛根棒!遗憾的是,洛根棒却不是什么好词,而是劣质巧克力的代表。1942 年好时公司生产了 1.1 亿条洛根棒巧克力...
大名鼎鼎的 D 级口粮,被美国大兵怒称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它非常难吃,而且难以咬动!...
很多美国大兵领到巧克力以后,转身就丢了,甚至喂狗。巧克力里面的可可脂,对于狗这种小动物是致命的,一些狗吃完就呕吐腹泻,甚至狂奔后晕倒。美国大兵们就怒喊:连狗都被这种垃圾毒死了!这些可怜的狗以后有了经验,再也不会吃巧克力,况且它的味道苦涩,狗也不喜欢。美国大兵们又怒称:连狗都不吃的东西,居然让我们吃!除了口感极差以外,这种巧克力还有一些其他问题。为了防止高温融化,这种巧克力融入了很多东西,导致它比较坚硬,难吃难咬 ...
1943 年,被骂的狗血喷头的美国陆军军需部,只得找到好时公司,提出了两点新要求:
第一,废除原有的那种苦涩的巧克力,生产一种有甜味,口感较好的巧克力,同时不要太硬 ...
第二,要求能够在 50 度高温下,巧克力保持至少 1 小时不会融化 ...这些要求,对于好时公司来说,自然也根本不算什么。这就是 K 级口粮里面中餐和晚餐的巧克力,大部分更换为热带巧克力了 ...
巧克力伴随着美军给饱受战轮蹂躏的战区百姓带来了些许的甜蜜和希望,那时人人都爱美国巧克力 ...
二战结束以后,难吃的 D 级口粮停止生产,但 K 级口粮中的热带巧克力仍然大量生产,参加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甚至作为登月飞船上的标准食物。不过,在海湾战争中,已经被淘汰 ...
今天的美军中,已经没有专门的巧克力存在,而是用混合能量棒代替。
只是,人人都爱美国巧克力,巧克力的神话远远没有结束!...
说完美军的巧克力,标准的军迷 + 巧克力迷怎么能不再说说德军的呢 ...“不知道 SCHO-KA-KOLA,哪能算合格的军迷”,
SCHO-KA-KOLA 肖卡考拉(思嘉乐) 著名的圆形铁盒搭配醒目的射线设计,世界上第一款能量巧克力作为具有复古特色的原创产品仍然让人们兴奋不已。也被称为 “咖啡因巧克力” 一直是几代人的最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SCHO-KA-KOLA 是德国国防军标准口粮之一,不仅口味纯正,更能提神醒脑。不仅受到士兵欢迎,也成为收藏家追捧的珍品。作为二战综合实力最强的轴心国,德国对于士兵军粮的要求就跟日耳曼民族的特性一样严谨和细致。就连巧克力这样的小零食,德国人也是用料十足、心思满满,从来不敷衍了事,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 “SCHO-KA-KOLA” 巧克力 ...
SCHO-KA-KOLA
巧克力(Schokolade)、咖啡(Kaffee)和可乐果(Kolanuss)
单词前缀的组合1936 年,在柏林奥运会上,SCHO-KA-KOLA 首次出现在世人眼前。由于提神效果很好,很快成了运动员最爱的能量补充。也立即赢得了大众的心,成为德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巧克力之一风靡全国。此后德国境内各家巧克力工厂都开始生产该产品。德国军方自然也看上了这个小美人的功效,在 1938 年,向希尔德布兰德公司交出了军用订单 ...
根据资料显示,最早配备 SCHO-KA-KOLA 巧克力的是德国空军,让他们在长途飞行中保持清醒的良药和在遇险时的救济粮或在战败后让他们振作起来,并且像能量饮料一样工作……但更好,因为它是巧克力!因此在德军内部,SCHO-KA-KOLA 也有着"飞行员巧克力"(德语 Fliegerschokolade)的绰号。当时,每架德军战机均有配备一份 SCHO-KA-KOLA 作为飞行员海上迫降的应急口粮。此外,空降兵因为难以从野战厨房中获得补给,所以野战口粮中也有 SCHO-KA-KOLA。后来陆军装甲兵和潜艇兵也开始大量装备这款巧克力,以备战斗时的不时之需。并且是救生艇上的遇难者紧急食品包的一部分。但在整个二战期间,由于海上封锁难以获得足够的可可豆,德军普通士兵还是难以配装,这使得他们非常珍惜 SCHO-KA-KOLA,视其为战争环境下 “至高的奢侈” ...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当时另有一种称为 “柏飞丁” 的提神药物,其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因产品形状类似巧克力块,又以空军使用居多,所以别名同样为“飞行员巧克力”——这种由日本化学家长井长义于 1893 年用麻黄碱合成、1919 年由绪方章完成结晶化的人工合成兴奋剂在二战期间曾被同盟国和轴心国广泛发放给前线士兵,上世纪 50 年代被列为处方药,1962 年被列为毒品进行管制——这使一些人误以为战时生产的 Scho-Ka-Kola 中掺有冰毒,其实完全是因为没有认真看原始资料造成的一种误解 ...
时至今日,厂方仍以上世纪 30 年代的配方和包装生产 SCHO-KA-KOLA 巧克力,并以“能量巧克力”作宣传。波浪形的三角形在每一口中都能释放出一点咖啡因——在远足或忙碌一天时,这是一种非常实用且受欢迎的能量注入 ...
-
海贝巧克力爱情的祝愿
1958 年,在比利时, 一个叫 Guy Foubert 的小伙子和一位名叫 Liliane 的姑娘, 在爱情的名义下结为了夫妇,结婚典礼上他们收到了各种各样美丽的贝壳,这是源于比利时古老的传统——贝壳即代表最最珍贵的礼物也是对爱情最最美好的祝愿 ...
一次,他们突发奇想,用婚礼上收到的贝壳作为模型制作了海洋贝壳形状的巧克力,这预示着全球的成功品牌故事的开始 ...
由于这种巧克力的美味及精致的外形 Guy 和 Liliane 的贝壳型巧克力成为了当地非常著名的美味,也因此 Guy 和 Liliane 成为了海洋贝壳巧克力的鼻祖,也创造了目前享誉世界的巧克力品牌 GuyLian 吉利莲 ...
-
回归本质的单源巧克力
1956 年,Raymond Bonnat 雷蒙德.波娜特接管了法国 BONNAT 波娜特巧克力的家族的生意,1983 年,雷蒙德.波娜特创造出 Grands Crus(单一来源巧克力中的极品,特级庄园巧克力), 每一款只用来自一个农庄的有机可可豆来制作巧克力 ...
巧克力界兴起了回归的热潮,每一块土地都是特别的,巧克力也像著名红酒一样追求起了等级庄园出品的烙印,巧克力的包装上不仅出现了可可产地标注的 Single Origin 单源巧克力,采用特定可可农庄的有机可可豆,从可可豆到巧克力的 Bean-to-Bar 原豆精制巧克力,更有,就在可可树所在的种植园内为了充分保留其风土的唯一性的 Tree to Bar 种植园巧克力,来满足每一个挑剔的味蕾 ...
-
你也去吃块巧克力吧
如今,巧克力诱人的口味,使它成为全世界都心爱的食品。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巧克力代表着甜美的生活向往;
在沐浴爱河的人们心中,巧克力的滋味就是爱的滋味;
在缤纷节日里,巧克力总是最受欢迎的礼物;
而更多时候,巧克力已经成为享受日常生活中愉悦一刻的最佳伴侣;
无论是办公室中偶尔的放松、旅行中的小点心、友人间分享的美味或是偶尔悠然独处的那一刻,巧克力都能适时出现,和你一起分享此刻的心情。
无论悲伤、欢笑,每个人都不会拒绝这属于自己的“巧克力时光”。这,就是巧克力的永恒魅力。
现在,额外的可可制造工艺可以制造各种不同味道不同形状的巧克力糖果。但是,可可不只是用来产生卡路里和甜食。可可中的化学物质可以被萃取出来加入到化妆品和药品中。可可的副产品可以用作植物的护根覆盖层或牲畜饲料...
故事先到这里,
你也去吃块巧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