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还能在街边的小超市里见到金币巧克力,每次遇见还会小小的惊喜一下,“呀!还有卖呀” ...
这是 70、80 后的童年记忆了!现在的孩子或许对它早已视而不见、不屑一顾了 ...
记得,儿时那些物质匮乏的年代,大白兔奶糖、果丹皮、酒心巧克力、金币巧克力、元宝巧克力 ... 过年时得到的馈赠 ... 从兜兜里掏出的炫耀 ... 打赌时的赌注 ... 悄悄存起来的财富 ...
那时,没人会留意可可含量,是否是代可可脂 ... 也不懂黑巧克力与牛奶巧克力的不同 ... 只知道这就是巧克力。以至于长大后吃的巧克力为嘛不是巧克力的味道呢! ...
金币巧克力,源自欧美,是普遍的巧克力的样式,我们国内的也是学来的。家里的老人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也是不常见的,那时的上海、北京偶尔能见到,想必流行起来也是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了 ...
追根溯源,在节日里赠送硬币货币作为礼物在历史上随处可见,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 4 世纪古罗马的尼古拉斯·迈拉 (Nicholas of Myra) 的金币,他在后来的岁月中以圣尼古拉斯 (St. Nicholas) 而闻名。今天的现代圣诞老人来自圣尼古拉斯,他实际上是现在土耳其的一位基督教主教。圣尼古拉斯因其善良、慷慨和慈善而受到尊敬。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是,他通过匿名将金币从窗户扔进她们的窗户,帮助三名年轻女性摆脱了贫困,这些金币随后会落在她们挂起来晾干的长袜中,直到他被抓住。这是最早的圣尼古拉斯用长筒袜赠送金币作为礼物的故事,现在的圣诞老人是因为害羞,才去爬烟囱送礼物进袜子的 ...
巧克力硬币在 1920 年代风靡美国,当时糖果制造公司开始生产金箔和银箔包裹的巧克力硬币,供犹太移民在圣诞节期间在他们的社区分发。其灵感来自圣尼古拉斯的故事和在荷兰、德国和比利时庆祝的圣尼古拉斯日庆祝活动...
稍早一点,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英国,便士硬币被用来包裹巧克力。圣诞树也传统上会用巧克力硬币装饰,硬币可能是金色或银色,里面通常填充牛奶巧克力。现在,在圣诞节,人们依然会把金币巧克力挂圣诞树上 ...
Loft's 是第一家生产巧克力硬币的美国糖果公司,他们甚至将硬币放入制成类似钱袋的小网袋中。下一家开始生产巧克力硬币的公司是 Barton's。现在,世界各国都会有金币或银币巧克力 ...
硬币巧克力通常由两片表面金或本色银的锡箔相扣包装着一片圆片巧克力,冲压包装,于是包装锡箔和里面的巧克力上有了相同的图案。巧克力有黑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还没见过白巧克力的 ... 多为牛奶巧克力,孩子主力消费的嘛~ 自然口味要柔和些、甜蜜些。
我们国内的超市中通宝样式的居多 ... 招财进宝、富贵满堂、吉祥如意 ... 和生肖的 ... 还有我们才会有的金元宝 ...
可是,建议家长还是教育孩子不要买街边和乡镇小超市里售卖的金币巧克力,自然是代可可脂与添加剂太多,别说具有巧克力入口即化的特性了,我亲眼见过一个孩子当橡皮泥捏着都不粘手的~